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苏东坡传 >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一章 文忠公

他的名气屹立如山,不可动摇。

但是,现代我们不要忘记苏东坡主要是个诗人作家。他当然是以此得名的。他

的诗文中有一种特质,实在难以言喻,经过翻译成另一种文字后,当然更难以捉摸。

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就因为历代的读者都认为“好作品”就是那个样子。归根结

底来说,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上,但谁又能说

究竟怎样才可以取悦读者呢?使文学作品有别于一般作品,就在于在精神上取悦于

人的声韵、感情、风格而已。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

掩没,甚至历久而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就犹如宝

石之不怕试验,真金之不怕火炼。苏东坡写信给谢民师时说:“文章如精金美玉,

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论贵贱也。”

可是,使作品经久而不失其魔力的“真纯”又为何物?苏东坡对写作与风格所

表示的意见,最为清楚。他说作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

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

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

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

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做解释,苏东坡很巧妙的描写了

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词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

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的表达

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

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便能不求而

自至,此处所谓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文章具

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致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了。

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

是写作之时。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

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

的文字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

他就欢乐终日。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着不食时,必然是正

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

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

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有一次,苏东坡写文章力辩文章本身使人感到快乐的力量,就是文学本身的报

酬。他在世的最后一年,有时他曾想抛弃笔墨根本不再写作,因为他一辈子都是以

笔买祸。他在给刘行的回信中说:“端穷困,本坐文字。盖愿到形去皮而不可得者。

然幼子过文更奇。在海外孤寂无聊,过时出一篇见娱,则为数日喜,寝食有味。如

此知文章如金玉珠具,未易鄙弃也。”作者自由创作时,能自得其乐,读者阅读时,

也觉愉悦欢喜,文学存在人间,也就大有道理了。

苏东坡天赋的才气,特别丰厚,可以说是冲破任何界限而不知其所止。他写诗

永远清新,不像王安石的诗偶尔才达到完美的境界。苏诗无须乎获得那样完美。别

的诗人作诗限于诗的词藻,要选用一般传统的诗的题材,而苏东坡写诗不受限制,

即便浴池内按摩筋骨亦可入诗,俚语俗句用于诗中,亦可听来入妙。往往是他在作

诗时所能独到而别的诗人之所不能处,才使他的同道叹服。他对文学上主要的贡献,

是在从前专限于描写闺怨相思的词上,开扩其领域,可以谈道谈禅,谈人生哲理,

而且在冒极大之危险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形之下成功了。因为他经常必须在饭后当众

做诗,通常他比别人写起来快,也写得好。他的思想比别人清新,类比典故也比别

人用得恰当。有一次在黄州为他送行的筵席上,一个歌妓走到他面前,求他在她的

披肩上题诗,但是苏东坡从来没听说有此一歌妓。立即吩咐她研墨,拿笔立即开头

写道:

东坡四年黄州住,

何事无言及李淇。至此停下,接着与朋友说话。在座的人以为这是很平淡无味

的起头,而且仅仅两句,全诗尚未完稿。东坡继续吃饭谈笑。李琪上前求他把诗写

完。东坡又拿起笔来,将此首七绝的后两句一挥而就:

却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吟诗。

此诗音韵谐和,犹如一粒小宝石,有轻灵自然之美。对李琪的恭维恰到好处,

因而使此一黄州歌妓的芳名也永垂不朽了。中国诗的韵律很严,在用典故时需要高

度的技巧,在和别人的诗时,也要用同样的字,押同样的韵。不知何故、苏诗的韵,

总比别人的用韵自然,并且他的用典,经仔细看来,含义更深。在写散文时,他笔

力所及,至为广阔,自庄严纯正的古文风格,至轻松曼妙叩人心弦的小品,无所不

能,各臻其妙。东坡之以大家称,不无故也。

因此之故,苏东坡在中国是主要的诗人和散文家,而且他也是第一流的画家、

书家,善谈吐,游踪甚广。天生聪慧,对佛理一触即通,因此,常与僧人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