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南征的虞
允文、京湖战场柱石的孟珙、挽救四川糜烂的余玠等国家栋梁都是受宋庭猜忌,
抑郁而死。」言毕,张弘范露出敬佩的神情,「孟珙、余玠这二位将军还是我军
的死对头,但对他俩的本事全军上下那是无人不服。」
见阿秀又陷入沉思,张弘范续道:「岳飞、虞允文、孟珙、余玠这些良将受
屈还能以大义为重,没有引兵作乱,这是他们是以儒家圣人标准来 严格要求自己
的,但天下芸芸众生,岂能个个都是儒家圣人?好多心有不甘的甚至叛逃他国,
最终和宋庭反目成仇,这最著名的就是西夏国相张元了,当年他科举不第,自视
才能不能伸展,便愤而投靠西夏,获得李元昊的赏识,一路做到了国相,最后在
好水川之战大败宋军精锐西军,还留诗对宋庭极尽讽刺挖苦。」
阿秀听娘亲提起过岳飞、虞允文、孟珙、余玠这几位将军,当年她闯荡江湖
时,民间流传颂着这几位将军的赫赫威名,她在给阿秀幼时讲故事便提过。但他
从来没有听过张元这个人,就有些好奇,问道:「他写了什么?」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
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这夏竦和韩琦都是当年张元想结交,却又瞧他不上的宋庭高官,这首诗颇有
些三 十年河东三 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之感啊。」张弘范感慨无比,又接道,
「阿秀兄弟你方才说这般不尊重人才的国家,迟早有亡国之祸,我看这时间也快
了。如今蒙古国力蒸蒸日上,疆域达到千秋列国巅峰,西至欧罗巴,南至大理,
北至岭北,东至朝鲜,大汗搜罗天下物力、人才为己用,宋庭灭国估摸也就是一
代人的时间,不知阿秀兄弟这等勇士是否愿意出力,帮助我国早日一统天下,还
汉地百姓一个安宁?」
阿秀此刻心中五味陈杂,娘亲心中的母国即将有亡国之危,但眼前的张将军
却又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还需报答他,只得硬着头皮道:「将军,谢你今日教诲,
但我娘曾说过习武乃是用以自卫,不可持强凌弱,她早年见过蒙军本性残忍,灭
国屠城无数,我实在不能助纣为虐......
张弘范见他本性善良,使耐心解释道:「早些年蒙古国主体民族还是蒙古人
时,南下征战确实残忍暴虐,他们蒙古人靠骑马征战天下,为了弥补后勤压力,
大肆劫掠北方、四川各地,以战养战。但现下蒙古西征大获成功,他们的基本盘
蒙古人已经如开枝散叶一般分布在四海各地,在汉地征战的却没有多少蒙古人了,
剩下的都是高官、督战队。因此蒙古在汉地的主体民族已经是北方汉人,蒙古大
汗更加依赖汉人世侯的力量,朝堂中汉人高官不计其数,军中士兵绝大多数也是
北方汉人,咱们汉人以农耕立国,征战时依赖稳定的后勤,打下一块地盘便好要
生建设,守护一方民众,现如今蒙军作战不再是以前那般竭泽而渔了。」
阿秀感激他的真诚,但心中依然未能说服自己,便应道:「将军,谢你耐心
相告,但我想着若是加入蒙军,却要和同是汉人的宋军交战,便想着我娘教我的
兄弟阋墙,我......我,好生难受。」语毕,眼中泪光隐现。
张弘范见他宅心仁厚,不是热衷功名利禄的人,对他的品性愈加赞赏起来,
于是也不勉强,只是好言宽慰:「不参军也没关系的,现下我身边尽是武夫,大
字不识,文化人太少了,家师郝经常常教诲我,马上可以得天下,却不能治天下,
当下汉人世侯大权集于一身,军政诸事繁杂,你便像小砚那样,替我做些文事工
作如何?」
阿秀想道文事工作不在乎是整理信息,发布政令,从而治理一方土地,算得
上造福于民,虽然归根结底也是帮助蒙古对付宋庭,但他就如北方汉人百姓一般,
给蒙古上税,纳粮,客观上也会帮助蒙古的对付宋庭,但毕竟不是亲自拿起刀剑
和南方汉人拼个你死我活,难道上千万的北方汉人百姓也要背负责难吗?于是便
没了兄弟阅墙的心理压力,加上自己在宋国一人也不认识,举目无亲,当务之急
应该安身立命,再谈后事,加上想早些报答张弘范的救命之恩,便最终应了:
「多谢将军相授。」
张弘范见阿秀愿意相助,虽然不是从军,但从事文事工作也算一大助力,便
高兴道:「阿秀兄弟,你有情有义,我对你是一见如故,喜欢得紧,咱们以后公
事以职位相称,私下以兄弟相称即可。」接着唤来李砚,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小砚,你以后便多了一位共事的同僚了,今日是个开心的日子,府中的酒太寡
淡了,走,咱们去临江阁,今晚不醉 不归!」
================================================
公历 1257 年,这一年蒙古大汗蒙哥决心从京湖、四川、大理三个大的战略
方向攻宋,经过数月准备后,京湖一线塔察尔统帅的蒙军依靠拥有华北腹地的优
势,率先完成战争准备,在这年八月首先发起进攻,以南阳为基地出兵围攻京湖
防线核心:襄阳- 樊城 双子城。
中秋这天晚上,张府帐房中,李砚边吃边核实他作的台帐,叹道:「少将军
对我真好,知道我喜欢临江阁糕点师傅做的沙琪玛,每次去都让我带一份回府,
这么好吃的沙琪玛娘亲可做不出来喔,真想让她尝尝,哎......也不知道她现在在
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