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每一粒粮食、每一块布匹都能为我们所用。东江镇的物资供应,必须经过我们的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辽东的稳定。」
他的计划得到了崇祯帝的批准,这不仅是对袁崇焕的信任,更是对他策略的认可。袁崇焕随即下令,设立东江饷司,专门负责核查钱粮,确保每一笔物资的使用都能得到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然而,毛文龙的反应却出乎袁崇焕的预料。崇祯二年,三月十三日。毛文龙上疏抗议,称袁崇焕改道是「舍近就远、弃易图难」。他的抗议书如同一道惊雷,震动了朝堂。『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sba @ gmail.com 』毛文龙在疏中详细阐述了改道带来的不便和困难,指出这不仅会增加运输成本,还会影响东江镇的日常生活和军事行动。
毛文龙的抗议书在朝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些支持毛文龙的官员认为,袁崇焕的做法过于强硬,可能会激起不必要的冲突。而另一些支持袁崇焕的官员则认为,这是为了辽东的长远考虑,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袁崇焕开始秘密地与其他将领和朝中大臣沟通,寻求支持。他知道,这场斗争不仅是他与毛文龙之间的较量,更是他与整个辽东局势的博弈。他必须谨慎行事,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
同月,袁崇焕在督师府中,面对着复杂的局势,决定采取更为灵活的策略。他深知,与毛文龙的直接冲突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动荡,因此他选择了一种更为微妙的方式,来处理与毛文龙的关系。
他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将领徐琏,携带着火炮和器械前往东江,表面上是为了加强毛文龙的防御力量,实则是为了传递一个信号:袁崇焕愿意与毛文龙合作,共同对抗后金的威胁。徐琏的船只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载着不仅是军事物资,更是袁崇焕的策略和期望。
然而,毛文龙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当他见到徐琏时,怒气冲冲地责骂,认为这是袁崇焕对他权威的又一次挑战。但毛文龙毕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知道在这个时候,与袁崇焕的合作对于抵抗后金同样重要。因此,尽管心中不满,他还是派出了自己的部下熊万祥,随徐琏返回,商定在旅顺海域之北的汛口与袁崇焕会晤。
消息传到袁崇焕耳中,他立即做出了反应。尽管他已经出海,准备前往约定的会晤地点,但得知毛文龙改变主意,要求在宁远督师衙门相会时,他毫不犹豫地调转船头,驰还宁远。这一举动,既显示了他对毛文龙的尊重,也体现了他解决问题的诚意。
在宁远督师衙门,袁崇焕以宾客之礼接待了毛文龙。他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准备了丰盛的宴席,以示对毛文龙的尊重。然而,毛文龙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谦让,他的傲慢态度,让袁崇焕的心中更加坚定了一个决心:必须采取措施,解决毛文龙的问题。
会晤的过程中,两人的交谈十分简短,只是「一二语而别」。袁崇焕试图通过这次会晤,了解毛文龙的真实想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但毛文龙的态度,让他意识到,仅仅通过和平的方式,可能难以达成目的。
在送走毛文龙后,袁崇焕独自一人回到了书房。他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的海面,心中充满了思考。
这次会晤,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却让袁崇焕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思考如何在这个微妙的权力平衡中,找到一个既能维护自己权威,又能确保辽东稳定的解决方案。而这一切,都需要他更加谨慎和精明地布局。
在宁远的督师府内,袁崇焕与毛文龙的会晤虽然简短,却充满了深意。两人的对话虽然只是「一二语而别」,但彼此的心思都已昭然若揭。袁崇焕意识到,要想彻底解决毛文龙的问题,必须采取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因此,他提议再次会晤,地点选在旅顺双岛,一个更为隐蔽且便于双方坦诚交流的地方。
袁崇焕让诸总兵留守宁远,自己则带着尚方剑和督师印出海。尚方剑象征着皇帝的权威,督师印则是他权力的象征。他选择在五月二十九日这个吉利的日子抵达双岛,希望这次会晤能够带来转机。
袁崇焕站在船头,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忧虑。他知道,这次会晤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辽东的安危。他必须谨慎行事,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
六月初一日,毛文龙如约而至,登上了袁崇焕的船只。袁崇焕也按照礼仪,亲自前往毛文龙的船上拜谒,显示出他对毛文龙的尊重。两人的会面充满了仪式感,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双方都能保持面子和尊严。
袁崇焕首先开口,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恳和期待:「今辽东海外只本部院与贵镇二人,务必同心共济,方可结局本部院历险至此,愿相商为进取计。军国大事,在此一举。本部院有个良方,不知患者肯服此药否?」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毛文龙的期望。
毛文龙听后,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文龙海外人耳,也有许多功,只因小人之说,钱粮缺少,又无器械、马匹,不曾遂得心愿。若一一应付,要帮助成功也不难。」他的话语中既有对过去功绩的自豪,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他没有直接拒绝袁崇焕的提议,但也没有完全接受,而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和条件。
两人的对话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平和,但暗流涌动。袁崇焕的「良方」和毛文龙的「许多功」都暗示了他们各自手中的筹码和底线。袁崇焕希望通过这次会晤,能够说服毛文龙接受他的计划,共同为辽东的安危出力。而毛文龙则希望通过这次会晤,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实现自己的抱负。
两人的对话虽然简短,但意义深远。袁崇焕以宾客之礼送别毛文龙,毛文龙也以礼相还。尽管双方在表面上保持着礼貌和尊重,但彼此的心中都清楚,这次会晤只是他们博弈的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头。
袁崇焕站在船头,目送毛文龙的船只渐渐远去,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次会晤虽然未能达成实质性的协议,但却为他提供了一个了解毛文龙的机会,也为未来的策略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随着会晤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