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崇祯十七年 > 第三章 刚刚开始

第三章 刚刚开始

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

在干清宫朝会上,王之臣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辽地千里,已弃掷七年,今欲尺寸收复,惟在辽民实辽地。」他提出的策略,旨在通过激发辽东百姓的自身力量,来逐步恢复这片土地的生机。

他建议,对于有力量的民众,应允许他们自行开垦土地;而对于无力开垦的民众,则由政府酌借屯本为资,待秋收时再征还。这一策略,既考虑了民众的实际能力,也体现了政府的支持与关怀。

王之臣进一步提出,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将土地分为三等:近城处泉甘土沃的土地为上等,三年起科;稍远而瘠的土地为中等,五年起科;至于穷边沙卤之场,则为下等,永不起科。这一分级制度,旨在公平合理地分配资源,同时激励民众积极开垦。

崇祯帝听后,深以为然。他知道,辽东的稳定与繁荣,对于大明朝的边防至关重要。因此,他立即下旨,批准了王之臣的奏章,并命令相关部门复允行。

「部复允行。」这四个字,不仅是对王之臣奏章的批准,更是对辽东百姓的承诺。崇祯帝希望通过这一政策,能够激发辽东百姓的积极性,逐步恢复这片土地的繁荣。

当晚,月色洒满承干宫,崇祯帝在繁忙的国事之余,驾临此地,与田妃共度温馨时光。晚宴过后,两人梳洗妥当,褪去了一天的疲惫,靠在床头,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与亲密。

崇祯帝手中轻握着一把精致的扇子,扇面上绘着清雅的兰花,那是田妃亲手所绘,每一笔都透露着她的才情与心思。两人并肩坐着,细细端详着扇面上的兰花,仿佛在品味着彼此的心意。

「这扇子,是朕的宝贝。」崇祯帝轻声说道,眼中满是温柔。

田妃轻笑着回应:「那你干清宫案头的群芳图,就不是宝贝?」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俏皮,挑起了话题。

「不是宝贝,朕能置放于案头?」崇祯帝笑着反问,他的回答充满了机智与深情。

「算皇上嘴甜。」田妃轻声笑道,她的笑容如同春花初绽,温暖而明媚。

「我最大的宝贝,就是田妃,你呀。」崇祯帝转头看着田妃,眼中的爱意溢于言表。

「皇上,嗯,嗯,贱妾感动了。」田妃靠在崇祯帝的怀里,她的声音柔柔的,带着一丝撒娇。

「感谢吴氏精通音律,还擅长丹青,为朕生了一个好爱妃。」崇祯帝轻抚着田妃的秀发,他的话语中充满了骄傲与满足。

田妃靠在崇祯帝的怀里,斜飞的凤眸斜睨着崇祯帝的星目,她的眼中闪烁着深情与依赖:「贱妾想要一直靠在皇上的怀里。」

「哈哈哈…」崇祯帝开怀大笑出声,他的心情愉悦而放松,这一刻的欢笑,是帝王与爱妃之间最真挚的情感交流。

月色洒满承干宫,银光透过精致的窗棂,洒在光滑的玉石地板上,映出淡淡的清辉。宫中弥漫着淡雅的花香,与夜风轻拂的纱幔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祥和的气氛。

田妃轻轻依偎在崇祯帝的怀中,她的目光温柔而充满期待:「皇上,贱妾日夜祈盼,愿能为皇室添一龙子,以继皇家血脉,延续大明的辉煌。」

崇祯帝凝视着田妃,眼中闪过一丝深情与坚定:「朕心亦有此愿,田妃,你我同心协力,必能得到天意的眷顾,让我们的子嗣成为大明的未来。」

田妃的脸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她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皇上,贱妾虽不才,但愿以绵薄之力,为皇上分忧解劳,为皇室繁衍后代。」

崇祯帝轻轻握住田妃的手,他的掌心传来温暖的力量:「朕相信你,田妃。你聪慧贤德,定能孕育出聪慧的皇子,成为我大明朝的栋梁之才。」

两人在月光下低语,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宫女们轻手轻脚地退到一旁,不愿打扰这温馨的时刻。只有偶尔传来的夜莺啼鸣,伴随着微风中飘来的花香,为这深情的对话增添了几分诗意。

田妃靠得更紧了些,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羞涩和坚定:「皇上,贱妾愿接受宫廷医师的调养,遵循古礼,以期早日为皇上孕育龙嗣。」

崇祯帝微微颔首,他的声音中满是赞赏与期待:「朕会安排最好的医师和侍女,为你调理身体,确保一切顺利。我们的皇子,必将在爱与祝福中诞生。」

在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夜晚,崇祯帝与田妃的心灵紧紧相连,他们共同期盼着一个新生命的来临,期盼着大明朝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在承干宫的这个夜晚,崇祯帝与田妃之间的情话与笑声,成为了宫中最温馨的风景线。他们的情感,如同那扇面上的兰花,清雅而持久,绽放在大明朝的宫廷之中。

二月初二日的清晨,天色尚未破晓,承干宫内依旧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田妃还躺在凤榻上,沉浸在甜美的梦乡里,而崇祯帝却已早早起身,端坐在御桌前,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御桌前,崇祯帝的身影显得格外庄重。他手持毛笔,笔尖在宣纸上挥洒自如,书写着今日的第一份圣旨。他的字迹工整而有力,每一笔都透露出他作为皇帝的决断与权威。

圣旨的内容简洁明了,却意义深远:

「各位臣工,章奏莫长,今谕各衙,条奏须简,毋出千字。如词意未尽,可再奏。」

这份圣旨,不仅是对臣工们的指示,更是崇祯帝对提高政务效率的一次尝试。他希望通过简化奏章,减少冗长的文书工作,让朝政更加高效。

到了初九日,崇祯帝再次下达命令,要求各部严格遵循:

「自元年二月所发章奏,俱限十日内题复,如仍稽迟,部科互勘。」

这一命令,显示了崇祯帝对朝政事务的严格要求,也体现了他对时间的重视。他希望通过明确的时间限制,促使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回应皇帝的询问和决策。

崇祯帝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却也充满了力量。他知道,作为一位君主,他肩负着整个国家的重任。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大明朝的兴衰。

崇祯元年,大明朝的龙椅上,端坐着一位年轻的皇帝,他只有十八岁,却已经承受了太多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沉重。崇祯帝的父皇,明光宗朱常洛,忽然崩逝,留下了一个未竟的事业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