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简单,甚至是巨大的麻烦。
「古海成是锡山剑派的二弟子,据说武功稳居同辈第一,几乎是派里公认的掌门人选。
范东青是鹰王范世坚的嫡孙,已继承了鹰王的衣钵。
雷碧碧不仅是归元山庄的弟子,且下个月就会明媒正娶,成为庄主的平妻。
涂明开在飞鸾镖局走了二十三年的镖,从趟子手一路升做副总镖头,老镖头甚至把长女都许配给了他。
岳池是清溪老人的关门弟子,已尽得真传……」邵承安将关键处一一细说,吴征眉头越皱越紧。
五个人,分数五家门派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两日之内相继死去。
每一家都指认杨宜知就是凶手,从死因来看,也确实都死在重手法下,正是杨宜知的武功路子。
「宜知怎么样了?」「杨爷被下在牢里待开堂问审,属下已设法见着了杨爷。
当日的事杨爷已巨细靡遗地告知属下,正待禀报主人」邵承安低下头,不敢居功自傲。
「很好」得力的部下可以省去大量的功夫,吴征赞了一句,道:「都是自己人,无妨,直接说吧」「是」邵承安略有疑惑。
倪妙筠是铁板钉钉的主母之一,于右峥也是心腹,但怎地柔惜雪也不需忌讳了?他不敢抗命,忙将镇海城一带发生的事细细说了出来。
杨宜知鲜衣怒马。
与吴征的沉稳不爱张扬,对华衣没什么兴趣不同,他的用度都极为考究。
上好的衣料,合身的剪裁,腰带上系着白玉飞天佩,双履上绣着金丝五彩云,就连骏马的铃铛都是纯金打造。
由根基之地大秦来到盛国,要历经艰难的不仅是吴府,昆仑派,还有随着他们一同来到盛国的各家豪族。
陆家,顾家,戴家,杨家等等,无一不是经历着百年来最艰难的时光。
一帮【外来者】,有钱,有实力,有靠山,举家迁移来盛国落地生根,无论到了哪里都会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没有一家当地的豪族会欢迎他们,没有一家当地的豪族恨不得将他们生吞活剥,把他们带来的金银财宝吞得一干二净。
张圣杰可以给土地,但不会是早有主人的肥田。
偏僻地带的土地要人耕种,种出的粮食要有销路。
各大家族从前的生意也要慢慢地捡起来,在盛国大地上,与原有的竞争者殊死搏杀,冲出一条血路。
所以杨宜知从来了盛国起就不能不高调,且越来越高调。
现今吴府站稳了脚跟,就是对他们最强有力的支持,昆仑派若能重立,便是他们再度张开的旗帜。
名声要靠口口相传,杨宜知恨不得全天下人都在第一时刻知晓,恨不得昆仑大学堂里一天之内就都是学子。
他昆仑派杨三就是要高举高打地进入镇海城,最好闹得满城风雨。更多小说 LTXSDZ.COM
但是杨宜知也知道,高调归高调,闹得太大就不能了。
豪族们来到盛国引起敌视,概因【抢地盘】。
昆仑派重开山门,同样是【抢地盘】。
比起燕国和大秦的两家门派并驾齐驱,盛国特别地不同些。
因为国师费鸿曦身为天下第一高手,庐山派在盛国的地位超然,多年来揽走了绝大多数优秀的苗子。
于是盛国的江湖里庐山派一家独大,硬是要说谁是盛国第二门派,怕不有七八家跳出来说自己就是第二。
这几家比上不足,比下又太过有余的门派,便如军阀一样割据而生,多年来相安无事。
——谁也不比谁更强多少。
就算你更强些许,也没有吞并我而不遭受重创的实力。
就算你有本事有气魄一口吞了我,还要问老大庐山派答应不答应,会不会看你有坐大的意思,反手一掌拍下来,拍得你灰飞烟火。
但忽然来了个昆仑派就不同了。
争不了第一,没人愿意轻易交出第二把交椅。
他们也达不到费鸿曦那样,以国之安危为先,门派间的利益争斗可暂时搁置的眼界与气度。
所以昆仑派想重开山门,建起根基之地只是第一步,如何与这些武林门派周旋,甚至求同存异,共谋利益才是重中之重,难上之难。
吴征当然早已想到了这些难处,山门外那两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除暴安良正由此而来。
不仅是立起门派大义,也是告知诸多江湖同道昆仑派的志向。
昆仑从立派起,境界就与你们不同,不在一个层面上,大家并不冲突,莫要动不动就以为要来抢你们的地盘。
然而吴征也知道光凭这两句话作用不大,昆仑的山门想要重焕光彩,还得靠着大家同心协力,脚踏实地地做起。
吴征没有这份闲工夫,也管不到这么细致的地方。
于是山门交给戴志杰打点,他人细心谨慎,又有过目不忘之能,性子又比其师顾不凡更加宽厚些,一定能把门派打点得有声有色。
宣之四方,遴选人才的事情就交给杨宜知。
这是一份苦差,也是一份肥缺。
昆仑派在盛国境内收徒,自会与各地建立起无数联系,不仅是授徒,还有生意的往来与商路的开发。
从大秦来的各家豪族正要依托这样的机会重新崛起。
四方奔走,杨宜知已胸有成竹。
所以远在三十里开外,杨宜知就发现有人盯梢,待他独自入了镇海城,至少有十二人从城门口平白无故地没入阴影里,就此不见。
连随从都不带,不仅是胆色,更是信心。
他虽然年轻,但在中坚力量一战尽墨的昆仑里已必须担起重责。
他的名声虽不算如雷贯耳,武功也末到炉火纯青,但名门弟子,面对这些下一等门派从来都有一份优越感,也有优越的本钱。
一入城门不远就是天祥客栈。
城门口的几家客栈,没有一家比天祥客栈更大,更豪华,更舒适,住上一天居然要一两三钱银子!在紫陵城里或许算不得太让人瞠目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