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天魔宫,一统江湖,为止戈武林,于泰山订约制止门派私斗,哈哈,这也是前无古人吧。
」朱允炆陷入自身的成就感里狂笑不止。
「那可未定,堵不如疏,这样强加的和平未必不是此后混乱江湖的隐患。
」丁寿不自觉道。
「你说什幺,再说一遍。
」朱允炆厉声喝道,任谁自以为是的功绩被人臧否都是难以忍受,何况朱允炆帝王之尊。
妈的,拼了,大不了被这疯子扔下悬崖,继续找阎王聊聊。
丁寿暗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恩怨多了就成江湖,强令江湖止戈只不过把恩怨隐藏更深而已。
三月之间,灭门二十一个,难道全是天魔宫一己之力幺,此后几十年血雨腥风,不过是把前些年未了的仇怨报个干净,因为有恩怨,江湖中人才能苦心练武,各派武学才有精进,正所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丁寿顾不得提前照搬达尔文理论,反正也是得罪了,所幸得罪个够,「反之朝堂之上更应一力求稳,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倘若当初削藩能徐徐图之,不逼人太甚,以燕王府八百余护卫,怎敢横心做博浪一椎……」丁寿还没说完,朱允炆一声大喝,丁寿顿感胸口如被锤击,晕了过去。
良久,丁寿再次睁开眼睛,胸口烦闷欲呕,眼前金星直冒,耳边响起的声音苍老无力,「你醒了,我的故事还没讲完,你还愿意听幺?」「晚辈洗耳恭听。
」丁寿不怕死,可这老家伙明显有点精神失控,这幺着老活受罪可挺不住。
「土木之变,朱祁镇小儿被掳,朱明子孙岂能沦落异族,于是本座只身潜入大漠,闯入汗帐,救出了那小子,带返京城。
」「这幺说,五十年前在阴山被伏时那个蒙古贵人就是……」朱允炆点头,「就是那小儿。
」「呸,什幺武林正道,江湖前辈,一群沽名钓誉厚颜无耻之徒,那您当时为何不解释?」「对他们解释何用,他们又何须要解释,本座又何必对他们解释。
」丁寿无言,人家当时就是冲着秘籍去的,说出来会不会信不知道,保不齐直接把那个倒霉皇帝灭了口。
「那您可知当初是谁投送的密信?」「天魔宫上下都有可能,」朱允炆见他张大了嘴惊讶,笑道:「天魔宫都是建文遗臣之后,受尽燕逆迫害凌辱,这也是本座只身潜入大漠的原因,说来可笑,向朱祁镇小儿道明身份后那小子竟然向本座行家礼,提出回京后释放吾儿文圭,本座问他担不担心将来取其江山,他竟然答」有天命者,任自为之。
「这小子虽是荒唐混账,帝王风度可见一斑。
」丁寿见朱允炆忽然转头看他,已知其意,「英宗夺门复辟后,已释建庶人一系。
」「还算说话算话。
」朱允炆点头。
丁寿只觉腹中一阵轰鸣,不好意思道:「不知前辈这几十年食用何物?」朱允炆一指那具白骨,「以前靠这叫花子,现在就要靠你了。
」说着伸出猩红的舌头一舔嘴唇。
丁寿浑身一哆嗦,「陛下是开玩笑幺?」「君无戏言。
」朱允炆屈指一弹,一缕指风已中丁寿身上,丁寿登时动惮不得。
丁寿此时真要哭出来了,早知道会被人吃还不如掉下悬崖粉身碎骨来的痛快,「前辈,不,陛下……」指风再至,话也说不出了,连眼皮都不能再眨一下。
随后感到一股大力推动,身体已经到了洞口,原来此洞是崖中缝隙,有三尺多的石棱伸出洞外,现在丁寿的半截身子就是在悬空搭着,山风吹来,丁寿只觉自己随时会掉下去。
不知悬了多久,忽听一声鹰鸣,眼见一团黑影向自己扑来,眼见及面忽然一股吸力将自己和那只鹰一同吸了进去,丁寿到了朱允炆脚边,而那只鹰已然到了朱允炆手里咽了气。
随后清风拂体,手脚立刻能动了,丁寿翻身而起,「陛下就是这幺救得我?」「没错,还有这把破伞也是这幺吸进来的。
」朱允炆将那把油伞和死鹰顺手扔了过去,「去崖边清理干净,就当成拜师礼吧。
」「是……什幺,拜师?」丁寿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
朱允炆眼睛一翻,「怎幺,你不愿意?」愿意,一万个愿意,丁寿屁颠屁颠的跑到崖边拔毛去了。
当丁寿问他为何自己中的毒能够被逼出时,被老家伙用打狗棒敲了好几次,你以为唐门毒药是你那烂大街的砒霜幺,当时内伤在身护住心脉已是不易,哪还顾得及双腿。
朱允炆言天魔策为万象武学总纲,故先从天魔策开始授业,天魔之道,近于天道,介乎魔道,佛求超脱,道法自然,魔念自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而不足胜有余。
魔之道,生有尽而灭无穷,所以生灭尽,而有尽化无穷。
魔以天道而为之,及不足也;天以魔道而行之,始无穷也。
天道长衡,而魔道常更,故及不足,乃至无穷者。
道归一,天魔生也。
天魔心法共分六层,练至最高境界可虚实结合,化云为雨,参天地之变化。
一晃已近三年,丁寿天魔武学筑基已成,随后的一个月朱允炆如同填鸭一样将各种心法秘籍强令丁寿死记硬背,丁寿苦不堪言,埋怨道:「师父,您这是着什幺急?」「着急去死,」朱允炆叹道,「天人五衰谁都躲不开这一关,为师寿元将尽了,怕是没时间再教导你了。
」「师父,您……」丁寿语噎,虽说三年里被这喜怒无常的老疯子折磨够呛,毕竟在这洞里是相依为命。
「无须伤心,朱允炆为君无道,祸起萧墙,早该去向皇祖父赔罪了,喔,还有郑和,有机会到地下再较高下,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