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或是救被困在剑光中的人。江天涛本是路见不平,臂助蒙面入,没想到这时五人围攻他时,蒙头人反作了旁观,袖手不前。由于怒气冲动,江天涛的剑势逐渐加紧,同时怒声道:“尔等一味纠缠,可不要怨在下伤人了。”了字出口,精芒暴涨,剑光一回,暴起一声惶恐惊唤,持刀老人的左肩上,当先被寒芒划破了一道血槽,殷红的鲜血,顿时渗出来。
持刀老人哪里还敢再战,一式「懒驴打滚」就地滚了出来。就在持刀老人就地翻滚的同时,汹涌剑光中再度暴起一声惨叫,一道蓝光,直射路边,一柄喂有剧毒的护手钩,当的一声,插在地上。虬髯猛汉的右臂,也被冷锋划破了一道,惨叫声中,飞身暴退出来。紧接着,褐衣老人、中年胖汉和青年,纷纷纵出圈外。
江天涛停身横剑,同时,忿忿地看了一眼正以异目光望着他的蒙头人。褐衣老人面色苍白,额角渗汗,鼻息叮叮微喘,忿怒惊急地望着江天涛,气急地沉声道:“阁下剑术,实属少见,老朽十分佩服,敢问阁下尊姓大名,尊师何人,仙乡何处,以便老朽飞鸽报于本帮帮主……”
江天涛正在怒火高炽之际,懒得和他们噜嚷,因而,冷冷地道:“徒忌师讳,不便奉告,至于在下是谁,也无相告必要。”
灰发持刀老者,尚以为江天涛惧怕三钗帮的势力,不敢说出师承,姓名和居处,因而傲气一振,怒哼一声,向着褐衣老人一挥手,恨声道:“苏舵主我们走,除非他跑到琉璃国,还怕踩不出他的底细来,我孙北展总有一天要他一步一个头,磕到东梁山。”说话之间,当先纵下官道,仓惶越野驰去。
褐衣老人持钩猛汉,以及使鞭用金钢锯的两人,似是深怕江天涛听了持刀老者的话怒而杀人,俱都迫不及待地纷纷起步,紧跟持刀老者身后离去。江天涛最气的是黑衫蒙头人的不通情理,对持刀老者的泄忿豪语,则根本没放在心上。
这时见蒙头人依然横剑立在原地,一双明亮眸子,一直在他的俊面上闪来闪去,看来毫无一丝感激之意,因而怒哼一声,不屑地看了蒙头人一眼,飞身纵向马前。就在他飞身纵向马前的同时,身后蓦然响起一声清脆悦耳地惊急娇呼:“喂,不要走!”
娇呼声中,江天涛已飞身纵落马上,他虽然吃了一惊,没想到蒙头人是个女人,但他听得出,清脆的声音中,含有命令的意味,加之他心头仍在生气,因而看也不看一眼,一拨马头,直向正东驰去。蒙头女一见,顿时大急,不由娇声急呼:“喂喂,站住,你看我是谁?”
急呼声中,玉手一扬,罩在头上的黑绸,应手而落,一张清丽出尘,秀逸绝伦的芙蓉玉面,立时呈现出来,他竟是一个豆寇年华的艳美少女。少女黛眉如昼,凤目如星,琼鼻樱口,肌肤似玉,一头乌发,秀卷如云,上插一支紫血飞凤玉钗,愈显得风华绝代,娇艳无比,她挥动着手中黑绸,再度焦急地道:“喂,你看看我是谁嘛!”
江天涛急着回去,哪里肯听,依然放马飞驰,心说:你就是九天玄女我也不理,我现在可是十万火急地要赶回「九宫堡」,哪有时间与你蘑菇?
蒙头少女本是心高气傲之人,这时一见,芳心又急又气,凤目中顿时急出两颗晶莹的泪珠来。想想,她自身所到之处,无不毕敬毕恭,唯唯应是,奉如明,今天哪里受得下这等委屈,不由气得含泪恨声道:“哼,你就是跑上九层天,我也要追你到凌霄殿。”
坐在飞驰马背上的江天涛,听得暗暗摇头,心中十分懊恼,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何苦,两头都不说好。心念间,已至镇前,他断定这坐大镇内必有三钗帮的分舵,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一拨马头,绕镇而过。
江天涛一面放马飞驰,一面仍想着刚才发生的事,真是愈想愈气。但想到方才没回头看一眼那个蒙头女时,心中不禁有些后悔,听她口气,似是已经气极,将来万一再度遇上。也好防她出手偷袭。如今,既不知她是少妇,也不知是她是少女,更不知她有多大年纪。心念间,不自觉地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大镇。
回头一看,不由一愣,只见数点灰白小点,连由大镇中,直射半空,接着分散开来,各奔西东。其中两点,飞速特快,在微微偏西的绞洁月光下,疾如流星,沿着官道,径向这面飞来。江天涛看得十分不解,凝目再看,竟是两只肥壮的灰白飞鸽。飞鸽速度快得的确惊人,转瞬之间,已飞到江天涛头上,但高度已达数十丈了。
江天涛心中一动,恍然大悟,这必是三钗帮的讯鸽,也许是报告他们的林舵主被蒙头女杀了,也许是通知前面的分舵,对他加以截击。念及至此,心头倏然升起一股焦急怒火,他虽然不惧三钗帮的沿途阻挠,但却极怕因此延误返回幕阜山的时日。
光洁的明月,随着小青如飞的狂奔,逐渐西沉,四更时分,已到了干城以东的大河渡口。由于时间尚早,渡船尚末开始,江天涛只得在一座小店内打尖,给小青两个时辰的休息和进食的时间。
渡过大河,已是朝霞满天了。江天涛上马,沿着官道继绩向东飞驰。不出十里,前面现出一座丘陵隘口,陵上生满丛林,一片油绿,官道直达丘陵中间的凹处。江天涛来时曾通过丘陵地区,知道起伏绵延的丘陵内,倘有两条官道,数座大镇,市面十分繁华。官道上虽然多是前来渡河或渡河过来的行人商旅,但俱都沿着路迸前进,因而并不影响江天涛放马飞驰。
江天涛前进中,渐渐发现由丘陵隘口过来的路人,多以惊疑担忧的色和目光向他望来。同时,有不少路人,以警告的目光望望他再看向身后的丘陵隘口。江天涛心知有异,举目一看,只见丘陵隘口处,散立着不少人影,尚有马匹,前去的人,色迟疑,过来的人,匆匆急急。
渐渐已能看得清楚,散立的人影,俱是身背单刀的劲装大汉,而在大汉之间,尚立着一僧,一叟和一个少妇。僧人在左,老叟在右,少妇卓立正中。
少妇一身黑色劲衣,背插长剑,柳眉杏眼梨花面,身段轻盈,仪态不俗,一张涂丹樱口,正在启合,露出一线莹洁玉齿,看她态,似是正在向一个骑青花马,穿篮衫的青年人盘问。右边的僧人穿灰衣,持月牙铲,年约四十余岁,看来并无凶戾之气。老叟一身土布葛衣,徒手末携兵刃,手里拿着一个长约三尺的旱烟袋,想必就是老叟的兵器了。在道路的一边,倘有一个骑花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