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
魏檗无语凝噎。
面对老花,梦回过年时七大姑八大姨围坐逼婚现场。正当她内心在“撕破脸胡说八道”和“忍一忍维持形象”中剧烈挣扎时,终于听到了天籁——豆腐板撞击木门,李静买豆腐回来了!
魏檗赶紧把水碗放下,从炕上下来往外跑:“我去给静姐帮忙。”
“客人哪能去灶上!”老花边说边伸手阻拦,可他毕竟年纪大了行动迟缓,眼睁睁看着好不容易遇到的八卦中心像兔子一样窜出去。
“哎哎哎!”
徒留老花扼腕叹息,留给屋里潇洒背影的魏檗此时正在老花家“厨房”里。
说是厨房,其实连个小窝棚都算不上。只是在院子里糊个灶台,再用干树枝在上面撑个顶。李静把买回来的豆腐用豆腐刀切了放盘里,再剁点辣椒洒到上面。让魏檗帮忙把灶火烧得旺旺的,把锅里热油烧得滚烫,一下全浇在豆腐上。
“滋啦啦——”热气腾腾的嫩豆腐,香气扑面而来。
借着锅里的油渣,李静又往里扔了一把手指长的小鱼,把小鱼烤得又酥又脆。魏檗按李静的吩咐捡又粗又干的柴火往灶里填,看着李静用菜刀“笃笃笃”切了几段青辣椒,扔到锅里,三下五除二,炒出来一盘辣椒炒小鱼。
魏檗忍不住赞叹:“姐,你干活真麻利!”
“家里里里外外都靠我,还要干村里的活。”李静爽朗笑道:“我瞅着魏科长,你年纪不大,也是麻利人,肯吃苦。累了一天,他们几个大老爷们都在屋里,就你出来给我帮忙。”
“哈哈。”魏檗干笑两声,不想再聊为什么只有她出屋来帮忙,只好转移话题,聊起山弯村的田地和开沟的问题。
李静说,山弯村因为在半山腰,水咸,碱大,地都是盐碱地,每年粮食都要比其他村少一两成。
“开沟有好处。”
魏檗没跟李静藏私,把她自己知道的开沟技术和好处都跟李静说了。开了沟旱能灌涝能排,因为沟开在田里,所以排水路程短,盐碱能随着水聚集到沟里,把整块田的盐碱降下来。
但魏檗又说,这是自己在学校里学的,咱镇里从来没人干过,所以于站长才不放心,只打算找三个村做试验。
“俺信你。”李静举着大铁勺朝魏檗笑:“书上学来的,还能有假。”
伴着刺啦刺啦热油炸响,李静跟魏檗说:“能叫盐碱地多见粮食,俺们村不管站里给不给钱有钱没钱,今年都得挖沟试试。”
“静姐。”
“啥?”
“没啥。”魏檗摇头笑了笑,她想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又想说你这么信我万一不行怎么办。但她觉得说什么都不是很合适。灶膛里的火烤得她脸上热,心里也热热的。被人这么简单质朴、无条件的信任,还是她穿书之后第一次。
第7章
◎卷卷檗◎
在老花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回到镇里的时候已经是满天星辰。
镇里只有周一早上有“早点名”,分别时老于说:“明天不点名,我们点半吃了饭,趁凉快走。”
“好。”
齐大伟和苗有发没有异议,魏檗也只能点头同意,心里暗暗咬牙:将来我当了领导,一定安排九点之后再出发。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魏檗打着哈欠去镇政府大院食堂吃早餐。
食堂只有一个屋,里面摆了几张木头的桌椅板凳,只有镇里的书记和乡长才进屋坐着吃饭,其他人员都端着碗在院子里的水泥台边上蹲着吃。
每人端一碗稀饭,拿两个馍,咸菜放在平地中央。
魏檗不想蹲着,她把馒头撕开,挟一筷子咸菜放过在里边,离说的人群稍远一点,端汤站着吃饭。
于明忠和汪山、齐大伟、苗有发几个蹲成一个圈,看到魏檗远远站着,汪山蹲着往旁边挪了挪,空出来一个人的位置,招呼魏檗过来一起。
“不了不了。”魏檗连忙摇头,表示已经吃饱了。
齐大伟见了,嘲笑汪山道:“老汪,面子不够大啊。”
“学生娃,脸嫩。”于明忠跟齐大伟说:“你那个鸡蛋的笑话讲得震天响,几个女同志好意思过来。”
“哈哈哈。”
人群哄笑,有人继续起哄:“大伟,把鸡蛋的故事再讲一遍。”
……
伴着荤素笑话、乡村轶事和一片喝汤声吃完早饭,于明忠带着魏檗、齐大伟和苗有发继续下村。
一连几天,四人吃了早饭出发,晚上披星戴月回来。
到了油山西村,因为驻村农技员老谢不在,于明忠略略一站,随便看了看就走了,魏檗也没能多做停留。
于明忠私下问过魏檗,如果她家里想承担开沟的项目,老谢是指望不上的,但可以以站里的名义在她们村增设一个点。
魏檗对她家开沟没什么想法,毕竟主线是种辣椒(划掉)。毕竟她自己家没有这么多地,如果要租或者号召大家一起做,以她家目前在村里的状态,并没有那么高的威望。
不过她对指望不上的老谢很好。似乎每个人都知道老谢指望不上,但每个人却都对他显示出极大的包容。魏檗在村里没有听说过多少关于老谢的事情,便忍不住向于明忠打听老谢的过往。
于明忠告诉魏檗,老谢是五十年代末从大城市下放到他们镇的,当时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他老婆。过了几年,他老婆死了,又过了好几年,有人写信到镇上,说老谢的孩子也死了,只留下个刚会走路的小孙女。如果老谢管,就想办法去接,如果老谢不管,就送孤儿院。
“啊……”魏檗听得唏嘘,没有料到,看似普普通通平平无的人,背后有着被命运的巨轮碾过的痕迹。
于明忠还说:“老谢那时候按规定不能离开镇上,多亏当时的镇长义气,看他可怜,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去外地把老谢的孙女接了过来,还让老谢当了驻村技术员,每个月有工资能养孩子。”
“老谢也确实有本事。”于明忠跟魏檗说:“田里出点症,问他没有不知道的。但是他从来不积极、不出头、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