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说,这题目有些超纲,他们只是书生,还没有涉足官场,这些题目即使让在场官员来回答也不一定能给出满意的答案。实际上,很多考中进士的士子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的,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对为官之道有所体会,这段时间中不乏走了弯路的。
是以,黄寄北作出了判断,皇帝并不是想听那些老油条的陈词滥调,他是想看到年轻人的新想法,朝堂需要新鲜血液、新气象。
黄寄北回答这题算是用了这些年来的全部所学,他不再瞻前顾后有所保留,而是大胆下笔,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治国理念写了出来,这是第一次,他直面自己内心,他并不甘心平庸一生,他已经爱上了这片土地,愿意为她奉献自己。
在他没有察觉的时候,野心已在慢慢滋长。直到午时时分卷子被收上去,他才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气。
上午考试下午阅卷,殿试的效率一向很高。
礼监将收上来的试卷分交读卷官八人,读卷官每人一桌,轮流传阅,看到满意的就画上红圈,得圈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红圈最多的十本进呈圣上,由圣上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
当今圣上二十二岁登基,如今在位已有三十余年,三十年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将大渊治理的蒸蒸日上,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正因为他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黄寄北才能发家致富,才能以一个农家子的身份走入朝堂,是以黄寄北对这位皇帝很是尊敬。
而他尊敬的这位皇帝目前也正在看着他的试卷,伺候他多年的大监从皇帝的微表情中读出来他对这份试卷很是满意。
最后,永和帝对着桌前拆开了名字的三张卷子犯了难,这三张是前三名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三个人怎么排序呢,他思索半晌,终是作出了决定,在纸上依次写下了三个名字,交给了身旁的大监。
兵部尚书作为这次的主考官在看到名次之后似是愣了一下,随后就恢复了往常态,连同其他人的名次一起交给了礼部官员。
揭榜,要在殿前举行唱名典礼,称传胪。
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中了进士,功名也就到了头。
永和帝至殿宣读了前三甲的名字:“永和三十四年,策试天下贡士,一甲三人,状元为吏部侍郎纪如晦之子纪鸣岐,榜眼为江宁省润扬府人士黄寄北,探花为当朝太傅顾庭坚之子顾砚舟!”
圣上宣读完毕后,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殿外侍卫齐声传名高呼。一时如山呼海啸般,分外壮观,这是大渊给与读书人的最高礼遇,凡通过考试登天子门者,皆可享受此等待遇。
一甲宣读完后,礼部官员接着宣布二甲三甲的名字,传胪完毕,跨马游街就开始了,状元用金质银簪花,诸进士用彩花,插花披红,由鼓乐仪仗拥簇着出了东华门。
跨马游街,最受瞩目的永远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尤其是这一届,三个人一个赛过一个的养眼,而这里面最让人好的就要属黄寄北了,纪鸣岐和顾砚舟作为京城双璧他们能位列一甲没人会感到意外,反而是这没有什么家世背景的黄寄北,着实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但他这一路走来的成绩又让人无处指摘,解元,会元,差一点就连中三元了,先抛开状元郎纪鸣岐不说,但凡看过黄寄北真人的都会晓得他这个榜眼郎的才华确实是胜于探花郎的,因为以他的容貌绝对担得起探花二字,若是探花是从三人中选出颜值最高的那位,怎么也该是黄寄北的。
基因是个很的东西,黄长植和白氏的容貌有六分的水平,可生出来的黄寄北却有九分,黄四娘也有八分。若不说这兄妹两是从小县城来的,谁也不会怀疑他们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
是以这一年的跨马游街在京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以后的数十年里每三年出来的三甲都要被人拿出来和他们比较一番,然后感慨一番往昔。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皇宫的东华门外,花红柳绿,莺飞燕舞。
路早已黄沙铺地,净水泼街。沿街两旁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连平时足不出户的女孩子也都走出家门,站在路旁翘首以待。而一些达官贵人和他们的女眷早已占据有利位置,品茶交谈,眼睛却时不时地飘向东华门。
只见这队人马最前面的皇家金吾卫士高举“肃静”、“回避”的牌子开道,后面紧跟着数匹骏马,骏马上坐着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着御赐的红色状元袍和进士袍,胸前挂上大红花。
身为状元的纪鸣岐身材高大魁梧,面容俊美,英气勃勃,挥手之间,自有一股端庄稳重的气度,后面跟着的榜眼郎黄寄北面容隽秀,俊美无比,身材修长,气度出众,风流倜傥,再后面的探花郎面如冠玉,唇红瓷白,翩翩公子。
后面的金吾卫士有的手举大红色的宫灯、有的肩扛着写有一甲三人名字的红黄色旗帜,这队人马前呼后拥,旗鼓开路,沿街而行,气派非凡。
沿途的人们是议论纷纷,有的夸状元:“咱们的状元真气派!”
还有的赞皇上:“皇上的眼光就是高明啊!”
读书的羡慕不已:“什么时候咱也能这样啊!”
女孩子则面红耳赤犯了花痴:“他好俊哦!”
达官贵人们忙着为自己的千金打听:“他成亲了吗?”
若不是有金吾卫开道,他们这一行人险些要回不去了。纪鸣岐和顾砚舟婚期已定,围观群众无不扼腕叹息,而中间的黄寄北出身乡野,一路走来堪称传,是以承担了最多的目光和议论。
黄长植夫妇在蒋氏的安排下坐在了郭家酒楼的最佳位置等着黄寄北经过,能亲眼见证儿子的光荣时刻黄长植和白氏都激动不已。
经过郭家酒楼的时候,黄寄北下意识的抬头往上看去,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爹娘和四娘,黄寄北笑着朝他们挥手,怎料这笑容竟是又引起了一番轰动,满楼的鲜花手绢朝他飞来,一时间砸的他手忙脚乱,引得楼上的四娘哈哈大笑,他还从未见到自家兄长如此狼狈过。
黄寄北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