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寄北看到高冬青夫妇想开了便带着郭乐风告辞了,高冬青夫妇把两人送出了门后,叶氏不禁感慨道:
“当家的,我当初还想着等小雨长大了说给黄家二郎呢,没想到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一切都变了。”
高冬青却是看的开的,说道:
“孩子他娘,婚姻这事自有缘法,这两个孩子若真是有缘,将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二郎这孩子挺争气的。”
叶氏想到这种可能就觉得有盼头,若是以后这两孩子能在一起那该多好啊!
回去的路上,郭乐风感叹道:
“黄兄你真的好厉害呀,三两句话就把高家夫妇劝过来了,话说,你真的认识那位纪家大郎吗?”
黄寄北回道:“这种事情我怎么能说谎,等去了书院你就知道了,纪兄是一位君子,博学多才,我两都要好好向他学习才是。”
“居然能得到黄兄你这么高的评价,看来这人是真的不错,不过嘛,我还是更喜欢和黄兄你这种性子的人相处。”
说话间,天空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到家后,两人身上都带了水汽。
车子到了后门,还没进门,就听到院子里传来了一阵吵闹声。
“黄兄,院子里怎么这么热闹呀?”郭乐风已经迫不及待要去看热闹了。
黄寄北扶额,这都是什么鬼热闹呀,他已经听出黄老爹和老王氏那中气十足的嗓音了,准没好事。
进门了,黄寄北先把郭乐风塞回了东厢房,这才去了堂屋。
屋子里乌泱泱的一群人,黄老爹和老王氏、黄长楷和苏氏、黄长棣,甚至还有大着肚子的黄小梅。
还真被他猜对了,一阵混乱后他才得知了事情的缘由,黄寄南居然失踪了!
第45章 催债上门
苏氏还在不断地哭诉着, 她家寄南已经半年没回家了,连年都没回来过,原以为这孩子在府城苦读, 且有朱员外家好吃好喝供着,朱小姐伺候着,不会有什么事的,谁知黄长楷凑够盘缠找去府城时那朱家已是人去楼空, 她的寄南也不见踪影了。
苏氏来来回回的就这么几句话,黄寄北不厌其烦, 抓住重点问道:
“大伯母,堂哥和那朱小姐是怎么认识的?”
苏氏停止了抽噎,用手帕擦了擦眼角,说道:
“那朱员外可是你姐夫家的大客户,她家小姐更是秀外慧中,若不是有小梅牵线, 我们是高攀不上的。”
她说的姐夫就是镇上开米行的孙家, 黄小梅的夫家。
“那你们为何来我家哭闹?合该去孙家要人呀!”白氏早就受够苏氏这幅模样了, 忍到现在终于爆发了。
黄小梅见状立刻维护起了自己亲娘, 挺着大肚子道:
“三婶,你怎能这样无情,那可是你亲侄子呀,我们孙家和朱家也只是生意往来而已,怎么可能知道朱家去哪了!”
黄寄北怜她是孕妇, 不想和她争吵, 依旧心平气和地问道:
“那大家来我家是想做什么呢, 这大堂哥也不在我家呀?堂姐,朱小姐是你介绍给堂哥的, 要不你再回忆回忆细节。”
黄小梅眼躲闪,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这时黄老爹发话了:
“老三、二郎,手上的事情停一停,带着伙计和我们一起出去找大郎!都是一家人,遇到困难就要同舟共济!”
长辈发话,他们不好反驳,黄寄北拉住还想争辩的黄长植,示意他先应下来。他又借口外面下雨,等放晴了再出门寻找,黄老爹这才答应先回去。
这时黄小梅突然捂住了肚子□□了起来。
苏氏连忙哀求道:
“二郎,小梅她来回颠簸实在是承受不住了,能不能开间客房让她休息一下?”
这种情形由不得黄寄北他们拒绝,白氏搀扶着黄小梅去了前面的客房,黄长楷也赶紧跟了上来,反倒是苏氏跟着黄老爹他们一起回去了。
黄寄北总觉得这事情很怪,特别是黄小梅的心虚和黄长楷的异常让他分外起疑,这群人今天过来,绝不是让他家帮忙找人这么简单。
黄寄北开始做安排。
“阿材哥,你去县里的镖局打听打听,他们经常往来于府城和县城之间,若府城出了什么大事,绝对瞒不过他们。”
“好的,少东家,我这就去!”程材说完转身就走。
晚上,赶回来的程材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少东家,我在镖局有个要好的镖师,他走镖的时候经常歇在我们客栈,这事是他亲口和我说的,绝对错不了。”
和黄寄北一年前猜想的一样,那朱家全家都是骗子,身份没一个是真的,他们本来想骗的是孙家,哪知黄寄南自己撞了进来,就两个一起骗了。
朱家先是借着做生意的名义在孙家米行大肆采购,成为了孙家的大客户,和孙少爷还有黄小梅热络了起来,朱小姐更是隔三差五的带着珠宝首饰上孙家看望黄小梅,两人关系好的跟什么似的。
朱家在孙家买了米后就倒卖到了府城,镇上的米便宜,卖到府城他们还能赚些许差价,是以朱家并不亏,还在府城人眼中落下了个生意人的模样。
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黄小梅把自己的刚休妻的秀才兄长介绍给了朱小姐。朱家顺水推走的应下了,带着黄寄南回了府城,府城的繁华将黄寄南迷住了,再加上朱小姐的温柔乡,黄寄南彻底走不动道了。
当黄寄南醉生梦死的时候朱家开始了自己的行动。润扬府的丝绸天下闻名,他们打着丝绸商的名号大批采购,出手阔绰不还价,吸引了不少供货商的目光。本来商家们还有疑虑,但黄寄南此时站出来做了担保。
要知道,即使是在府城,一个秀才的担保还是有一定分量的,毕竟考上秀才不容易,谁也不会冒风险给不熟悉的人担保。
有了黄寄南的担保,朱家很快和几家大的供货商签订了契约,到了要打钱的时候,却又出问题了,朱家提出了先付三成定金,其余货款等一个月后再结。
供货商们开始迟疑了起来,迟迟不肯发货,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