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瓒部五千人北上,至乌龙镇城戍守,邵树德许之。
从申州入随州,再至襄州,一路上走得很慢。
去年种下的越冬小麦已经接近收获了。
襄阳、南阳一带,稻、麦皆有,一年两熟。看着地里黄澄澄的麦子,邵树德心情很好。
干旱皴裂的大地,需要雨水滋润恢复。
经历了半年战争压榨的南线诸州,经济上残破不堪。收了这一季麦子后,当能稍稍喘口气。
明年这十四州之地尽皆减税,以恢复元气。但几万军人需要钱粮供养,这也是事实。这负担,不过是转嫁到人口相对充裕的关中罢了。而且还是很不经济的那种,路上损耗惊人。
途径枣阳县的时候,邵树德特意停了下来。
这边来了不少乾州五县的民户,第一批三千户已经抵达,都分了地。
关中地狭人稠,又被邵树德保护得太好,人口有点多了。最严重的华州,有的人家就几亩地,还在那精耕细作,土里刨食,还特么吃不饱。
邵树德看着就很无语,去外地一家有几十亩地不香吗?但百姓就是不愿意。
他想起了隋朝的一件旧事,杨坚巡视关中,发现府兵应一丁授田一百四十亩,但因为人口暴增,关中实际只有人均十几亩。
一丁十几亩,养的府兵是什么质量?
府兵,和先秦耕战体系的兵不一样,区别在于参不参与农业劳动。
府兵一家二三百亩地,有部曲庄客,只在农忙时偶尔参与农业劳动,大部分时候闲着,好吃好喝,锤炼武技,参加训练,同时有钱自备器械甚至马匹。
当年后周(北周)约七百万人口,结果全国只有四万八千府兵,成为后周的核心精锐。
杨坚痛感府兵制败坏,于是强行迁移关中兵户到各地,算是给隋朝府兵续命了一波,不然多半等不到杨广登基,就要无强兵可用了。
府兵,其实就是小地主,而不是自耕农。
“枣阳县总共来了多少人了?一户有田几何?”邵树德问道。
“大帅,乾州已发来三千户,吐谷浑赫连氏部众亦来了千余帐。”陈诚答道。
“什么帐不帐的?尽快编户。”邵树德说道:“这就是两万余人了,好生安置吧。正所谓一张白纸好作画,关西农学生应尽快到位。”
“邓城、谷城安置了吗?”邵树德又问道。
“粮草、农具、牲畜不足,尚未有多少人过来。就谷城县来了一千多户乾州百姓,外加部分吐谷浑部众,总计八九千人。”陈诚道。
“这事确实急不得。”邵树德叹道:“一万户乾州百姓,四万余吐谷浑部众,慢慢来吧。襄阳、南阳、淮西,朝廷忽视很多年了,战乱又多,恢复起来没那么简单。这三个县,一定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陈诚会意。迁移百姓而来,还赞助粮食、牲畜、农具之类,当然不是造福折宗本或赵匡凝的。往这三个荒凉的县份安置十万百姓,开垦田地,产出了钱粮,以后就是夏王府插手此间事务的绝好抓手。
邵大帅,赏赐起来非常慷慨,威胜军三州、淮宁军四州,说给就给了。但从来都没有放任不管,而是一直在掺沙子,建立听命于自己的基本盘。
政治生物的基本操作罢了!
第05章 处置
一路走一路看,抵达襄阳城外的汉阴驿时,已经是六月初了。
陈氏这些日子过得很愉快,回了以前住的老宅,与亲人见面,还去了几个年幼时印象深刻的景点,心情与刚来那会不知道好了多少。
邵树德回到汉阴驿后,第一次拆封了圣人送的这个礼物,心理上的满足感难以言表。
赵匡凝已经从鲁阳关一带撤了回来,顶上去的是折宗本从凤翔抽来的兵马,另外就是在银、麟、胜三州招募的党项新兵。
“襄、郢、复三州,人太少了。尤其是郢、复二州,需大加整饬。”邵树德在汉阴驿内请赵匡凝座谈,言谈举止间,好像他才是襄阳的主人,而赵匡凝也毕恭毕敬,不敢多话。
他其实是个很聪明的人,知道邵树德的意思,即无需将过多资源投入襄州,重点发展郢、复二州。再联系到襄州的谷城、邓城(安养)二县似乎已经换了夏王府派来的官员,事情再明了不过了。
“郢、复二州,仆正在遣人整饬水利,奖励农桑。”赵匡凝答道:“现在与杜洪也停战了,相安无事,百姓士人奔走相告,皆言此乃夏王之德。”
邵树德大笑,道:“百姓不怨我压榨酷烈就不错了。今年秋税减免,明年亦减税,忠义军三州亦得照办。”
“遵命。”
“另者,郢复实在地广人稀,可想办法招诱外镇百姓甚至是蛮獠,编户齐民。”
“遵命。”赵匡凝点头如捣蒜。
郢州三县,大致在后世湖北钟祥、京山一带。
复州三县,大致在后世湖北仙桃、监利、天门一带。
这五个地方,在后世有五百多万人,属于人口密集区。唐代虽然不能与工业化社会比,但两州六县加起来居然还不到十万,确实太少了,开发程度低得令人发指。
缺人,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没人为你种地,没人为你放牧,没人为你织布,没人为你捕鱼,那还打个屁仗。
长期相持拉锯的战争,对经济基础的要求会无限扩大。
“江汉之间,这么好的地方……”邵树德沉吟了一下。
先打点基础吧。说句难听的,若他建立的王朝在承平百年,人口暴增之后,有江汉这类未开发的地方存在,也是个比较不错的泄压阀。
或许可以趁着这会多圈占点无主之地,作为王府所辖的牧场,将来一点点放出去。
“你先回去吧。襄阳与鄂州,不应再生战事,或可守望互助。”邵树德说道:“江陵李侃,最近有无动静?”
“李侃大病一场后,身体不太行了。诸子各有一堆人支持,许存、张鐇、张钧等外将蠢蠢欲动,夔峡、荆南两镇恐多事矣。”赵匡凝回道。
其实,他对荆南镇一直比较感兴趣。赵德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