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晚唐浮生 > 晚唐浮生 第379节

晚唐浮生 第379节

的痕迹,几乎三分之一的建筑被烧毁。

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一些亲兵在清理地面上的血迹。

封彦卿暗叹一声,象征着藩镇最高军权的衙门,居然被一群乱兵给屠戮焚烧了。

这年头的武夫,到底有谁是安全的?

可能没有。连天子都不安全,这世道还真是……

“令公不妨接着讲。”邵树德坐于桌案后,说道。

“嗯?”封彦卿一愣。

大街上隐隐还有兵刃交击声,这都不管么?

“之前讲到哪里了?”封彦卿不自然地咳嗽了一下。

“建中都的事情。”

“哦,中都……”封彦卿也坐了下来,理了理思绪,道:“大帅可知,自前隋时起,河中便是京邑所资?”

所谓“京邑所资”,主要是供应长安粮食的意思。

“开皇三年,运汾、晋之粟以给京师,蒲州是转运地。”封彦卿继续说道:“国朝咸亨三年,关中饥,运晋、绛仓粟以赡之。开元二十一年,裴耀卿为江淮转运使,然其还兼督运晋、绛仓粟入关中。河北诸州之粟麦,一并运到蒲州,并晋绛粟米一起,输往京师。当时是也,晋、绛、汾三州出粮,蒲州出运丁,共赡京师。”

二人坐在这边讲,还有人上茶。在他们身后,亲兵还在搬运尸体,怎么看怎么违和。

“晋绛汾确实是好地方。”邵树德点了点头,同意封彦卿的这个说法。

怪的是,蒲州也是平原居多,但在河东道西南这一片,粮食产量却比不过晋、绛、汾三州,这可能与汾水流域水利工程较多,且没有那么多盐碱地有关。

比如粮食产量最高的龙门县,属绛州。贞观年间,长孙恕当县令时,凿石垆渠、马鞍坞渠,灌溉良田,亩收十石(?),开元二年专门在龙门县置龙门仓贮粮。

艰难以后,绛州水利工程建设反倒越搞越大。

德宗时,韦武任绛州刺史,凿十三条水渠引汾水入绛,“环绛而开辟”,整个绛州“皆沐其泽”。

总的来说,就是绛州境内有汾水、绛水、涑水、鼓堆泉,水资源丰富,平原众多,同时又摊上不少好官,水利工程兴修得很勤,故粮食产量大增——京兆韦氏现在在绛州百姓中的口碑都很好,甚至给他立碑纪念。

“抓住粮食这一条,蒲州就翻不了天。”封彦卿直截了当地说道:“若不养官吏、衙兵,蒲州当可自给自足,甚至略有盈余,可若养数万衙军,则不够。”

这个“不够”,当然不是不够吃,而是不够用。

衙兵月给粮赐两斛,他真吃得了这么多吗?吃不了。事实上这是俸禄的一部分,时下官员大部分的俸禄也是用实物支付的,甚至被称为“俸食”。

五万衙军,一年要支付粮赐20万斛,加上在营消耗,一年至少要70万斛以上。光靠蒲州,可不够!

“抓住粮食,确实妙。”邵树德说道。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