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师的作品?”杜秀青对于少锋说的这点又感兴趣了。
“他在城郊自己的家里,带了几个徒弟,属于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但是生产的都是精品于少锋说,“他也是当年张国平带出来的徒弟,叫张如来,五十多岁了,在福建打拼的十来年,前两年回乡开始自己干,木雕技艺精湛,他做的都是高档的木雕精品,价值不菲,专供广东福建两家高档家私城,也有私人专门订购
“有这样的人才,我们应该早推介,给他一些政策和资助杜秀青说,“有空你带我过去看看,私人性质的,不张扬
“行,今晚你要是有空,我可以联系他,我带你一个人过去看看于少锋说。
“可以,看看再说杜秀青说道。
“好,那我去联系看看,好了我再向你汇报于少锋说。
杜秀青笑着点了点头,于少锋很高兴地离开了。
和于少锋的这一番谈话,让杜秀青似乎看到了余河木雕的美好前景,也看到余河经济展的新希望。
于少锋离开后不久,丁光义来到了她的办公室,带来了记者们整理的一些图片和手稿资料。
丁光义拿着这些资料,似乎有些胆怯,在交给杜秀青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说:“杜书记,我,我觉得这次的采访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拿出台面来写的东西
“嗯?”杜秀青看着丁光义,眼神里充满了疑问。
“我们余河报虽然说是地方小报,但是,我们的宗旨一直是为县委和县政府鼓与呼的,可是,我看了这些图片,还有这些人的手稿,似乎都不符合这个要求。这要是登出来,不是丢了我们余河人自己的脸吗?”丁光义有些忐忑地说道。
“丢了我们余河人的什么脸?”杜秀青边问边伸出手,示意丁光义把那些资料交过来。
“这个……”丁光义站在杜秀青的桌前,身子微弓着,双手把那些资料呈给杜秀青,最后还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u盘,“图片都在这里面
“丁部长,我们是赞歌唱多了,幸福看多了,所以看到这些贫苦的人民,看到这些凄惨的镜头,就觉得不真实了,对不对?”杜秀青看着丁光义说,“而这些贫苦和疾苦恰恰是余河底层人民的生活真实写照。以前,我们的报纸,电视台天天宣传的就是形势一片大好,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下去走走,看看,我们就会现,其实,生活有幸福的一面,更有不幸的一面。幸福的民众,我们可以少关心,少关注,但是,这些穷苦的民众,我们应该投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这才是政府真正应该做的。你觉得呢?”
“是是是,杜书记所言极是!”丁光义忙不迭地说道。
“所以,这次的慰问我所做的就是原生态的最真实的访问。丁部长,你走访慰问的镇情况怎样?”杜秀青问道。
“哦,我走访的是马湾镇,这个镇虽然是县郊,地里位置很有优势,一部分民众靠着这个优势,家致富,但是,再富裕的地方都有穷苦的人,所以,那些特困户家庭,生活确实也是凄惨至极,让人看了心痛丁光义说道。
“是啊,你也有这样的体验,这就是这次的慰问起到的真正意义。让我们每一位县委的领导干部,把余河的总体形势看得更清楚,我们不能总把眼睛盯在成绩上,也应该经常去关怀这些弱势群体。一个社会,我们可以不管富人有多富,只要他是合法所得,就可以一直富下去,但是,我们觉得不能不管穷人有多穷,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只有穷人能安居乐业,有希望地生活下去,我们的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地展杜秀青说。
“是的,是的丁光义说,“可是,这么贫穷的画面,如果真的照实来登,会刺痛很多人的神经,对我们政府的形象也是不利的
“刺痛哪些人的神经?”杜秀青抬起头看着丁光义说,“我都不怕神经被刺痛,还有谁的神经会比我更痛!再说,能被刺痛的人,说明他还是有良知有正义有爱心的人!我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唤醒全民的扶贫济困之心,让有能力的人来帮助这些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唤起社会的良知,让民风能得到些许的改变
丁光义看着坐在大班椅里的杜秀青,那么娇小的一个人,被这个椅子包裹起来,显得更是较弱,但是没想到这个小女人却有这样的悲悯之心,有这样心怀劳苦大众的情怀。这不得不让丁光义对杜秀青刮目相看。
【朋友们,长假结束了,各种困啊!!!有木有!!!没有出门也累,码字也木有心情……唉,打起精神上班吧,今天就得早起啦!!!泪奔中……虽然很俗,最后还是要祝福朋友们上班愉快,千万别犯困啊!(*^__^*)嘻嘻……】
亅亅亅
小说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