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你,你却以为应该为他们牺牲一切,你却躲在良心的盾下放弃了你对社会对人类的
责任。你真是个懦夫。”他后面的话说得非常快,周如水和吴仁民两人都听不清楚,不过他
们知道他动了气。他容易动气,大概因为身体不好的缘故。但是过了一些时候,他又会安静
下来。所以大家也不去管他。他们即使不赞成他的话也不去驳他。这时他说完话,便又默然
了,脸红着,样子很苦恼。
这些话太可怕了,在周如水的耳里听来是很荒谬的。要是说话的是别人,他一定会跟他
争辩。然而年轻的陈真坐在他的面前喘气。这个人和他一样也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却
不是为了少数人,是为了大众。而且更超过他的是这个人整日劳苦地工作,从事社会运动,
以致得了肺病,病虽然轻,但是他在得了病以后反而工作得更勤苦。别人劝他休息,他却只
说:“因为我活着的时间不久了,所以不得不加劲地工作。”如果不是一种更大的爱在鼓舞
他,他能够贡献这样大的牺牲吗?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周如水无论如何是不能够拿“没有良
心”的话来责备的。他找不出一句适当的话答覆陈真。他只是茫然望着这个人的脸。
过了一些难堪的宁静的时候。
“你究竟怎样办?”吴仁民追逼似地问。
“让我再仔细思索一下,”周如水沉吟地说,“我想我应该决定一个计划。如果我决定
不管家庭,我自然要找一个女子,我的确需要结婚。不过我又想回家去,那么一切计划都谈
不到了。”他的声音里带了忧郁,他似乎也害怕回家去。
“你回家去又打算怎么办?到乡下去做改良农村的工作吗?”吴仁民关心地望着他。
“我本来有这个意思,我想回到自己比较熟悉的乡村去,办一些改良的事业。先从一个
小的乡村做起,然后再扩充到几个乡村。办农场,办学校,办合作社,办民团,因为那些乡
里常常有土匪,民团也是需要的……”“这也很好,不过我怕你一个人去做有困难,”吴仁
民点头说。
周如水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忧郁了,他平日很少是这样忧郁的。他焦虑地说:“然而这是
不可能的。我把这个意思写信告诉父亲,他就写信来骂我说:‘你读了这许多年的书,怎么
居然弄昏了头脑想起归农来了?你快不要再提归农的话。几个月以前有两个首都农业专门学
校毕业回来的学生跑到乡下去,住不到两个月就被人捉将官里去,说他们是**,把他们
砍了头。你要回来就快息了归农的念头吧。’这样看来,即使回家去,‘土还’也是绝对不
可能的了。”
“那么你怎么办呢?”吴仁民的眼光就在他的脸上盘旋,使他无法逃避。
“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他茫然回答道。
“我说就不要回去吧。”吴仁民直截了当地说。
周如水现出为难的样子说:“不回去,良心上又好像过不去。两个月以前我还在东京的
时候,父亲接连来了两封信要我马上回去,说**年没有看见我,不知道人怎么样了,很想
看到我。他以为我在外面读了**年的书,又在外国大学毕了业,很可以回省去做官了。”
“做官?我看你的性情决不适宜于做官,”吴仁民插嘴说。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很踌躇。做官,我不愿意;归农,又不能够。回家去什么事也
不能够做。”他说着,心里很焦虑,他也想不出一个两全的办法。
“那么不回去好了。”
周如水并不注意吴仁民的话,只顾自己说下去:“我想了好久,总想不到一个办法。有
时我竟然想不顾一切跑回家去,虽然明知道我回去于家人、于我自己实际上并无多大好处,
我觉得要这样良心才得安宁。”
“其实照我看来你没有必须回家的理由。”
“你还不明白……父亲年纪大了,近年来他的生意又完全失败,家里生活也不宽裕,父
亲很希望我回去帮助家庭……而且我有许多亲戚,真正苦得很……大部分是寡妇……我应该
设法帮助她们,我如果不回去,她们怎么办呢?”
“你回去又有什么办法?”吴仁民怀疑地侧着头问,表示不相信他的话。周如水回答不
出来了。实际上他是没有一点办法的。这时候他的脑子里只有“良心”两个字,究竟良心是
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如果有人把他所谓的良心仔细地分析给他看,他也会失笑的。
吴仁民觉得再和周如水讲下去,只是浪费精,便压住怒气,淡淡地对他说:“好,你
回去好了,我赞成你回去,最好早一点动身。”
周如水不知道吴仁民说的是反面的话。他以为吴仁民真的主张他回家去。他听见别人赞
成他回家,他自己倒又踌躇起来了。先前他觉得非回家不可,这时候却觉得回家去是太不行
了。尤其是抛撇了他所喜欢的张若兰回家去,和他的丑陋的妻子过无爱的生活,这思想是他
所不能够忍受的。他惋惜地说:“我回到家里恐怕就没有机会再出来。而且我的计划,我的
志愿,都无法实现了。还有她……”说到这里他马上住了口。
吴仁民也不去注意这个“她”字究竟指谁,因为在口语里他分辨不出周如水说的是
“他”字或“她”字。他只是讥笑地说:“你不是在说牺牲,说良心上的安慰吗?还顾得这
些小事情?”
周如水不说话,心里很难受。
“你到这里来,写了多少字?”吴仁民觉得无话可说,忽然想起这件事就问道,同时他
也想换个话题和周如水谈点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