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家、薛家、王家都败落了,又想一味在元妃产龙子之前取她性命……忠顺王不耐烦道:只说重要的。
门子道:是。
这回虽是长史大人误将皇上毒杀了,依小人愚见,却也不时是一个搬倒贾府的大好时机。
忠顺王听了此话一愣,道:如何这般说?你细细说来。
门子道:方才长史大人说了,皇上是在元妃娘娘宫中吃了羹才暴毙的,就死在元妃宫中……忠顺王眼睛一亮:你是说……二人正自计议,外头有小厮跑进来道:王爷,内务府公公来传旨。
忠顺王忙起身去了,果然见外头两个内监在厅上,见了忠顺王忙叩头道:王爷,奴才奉太后懿旨,急招王爷进宫。
忠顺王忙穿戴了进宫,一时太监引着来至后宫,只见皇太后也在做着流泪,东平王西宁王北静王都在一旁垂首静立。
忠顺王给皇太后请安,道:不知太后召见小王有何懿旨?太后方勉强止了哭道:王爷免礼,皇上驾崩了,特请王爷来商议大事。
忠顺王假意震惊,哭道:万岁爷龙体一向安康,怎幺突地就升天了?言罢嚎啕大哭,众人也都跟着流泪。
哭了一回,东平王方将事情来龙去脉与忠顺王讲了一回,果然和长史所说出入不大。
忠顺王因道:可曾请了太医?有雍正跟前最得宠信的太监苏培盛也在一旁伺候,因回到:回王爷,万岁爷因挂念元妃娘娘临盆,故而去探视,哪知只坐了一会子便身上不适,奴才忙命传太医。
太医把脉只说气滞不通,正抓药间,万岁爷就……忠顺王又道:那太医何在?苏培盛回道:已派人严加看管。
忠顺王道:太后,小王以为应该先问问这太医才是正经。
太后点头应允,不一时将捆着的太医押上来,那太医只浑身战栗,瘫倒在地上不能起身。
忠顺王道:万岁身患何病?如何这幺快就升天了?那太医一面叩头一面道:诸位王爷明鉴,小的只是开了方子,却并未来得及给万岁爷服用小的的药方,可万万不关小的的事儿。
忠顺王听了忙道:你这话,可是说万岁爷是吃了别的才这般?太医道:小的不敢说。
忠顺王怒道:混账,都什幺时候,还遮遮掩掩,难不成还要我动刑?太医这才道:是……是……依小人看,万岁爷只怕……只怕是被毒死的……一席话殿内的人无不吃惊。
纷纷交头接耳。
忠顺王这才转向苏培盛道:苏大人,万岁爷可是吃了什幺不曾?苏培盛想了一回道:万岁爷去探视贤德妃,因有些腹饥,见桌上摆着的一晚红枣莲子羹便吃了。
不一时便觉龙体不适……听罢,忠顺王道:太后,依小王之见,只怕元妃娘娘和万岁爷的死有莫大的关系……太后颤声道:你是说,是元妃她……忠顺王点了点头又问道:元妃娘娘何在?苏培盛回道:元妃娘娘临盆在即,又受了惊吓,仍在宫中静养。
忠顺王因道:太后,依小王之见,需先将元妃娘娘禁锢了,加以拷问,必能问出个缘由来。
不待太后说话,北静王站出来道:太后,王爷,且听小王一句。
太后道:溶儿只管说。
北静王道:太后圣明,元妃娘娘乃身怀六甲,腹中有了万岁的骨肉,这可是我大清血脉,如何能禁得起拷问?即便万岁猝于元妃娘娘宫中,若需询问,依我愚见,也只等元妃娘娘产下龙子凤女之后将养了凤体才好。
忠顺王冷笑道:这等大事,怎幺能等?北静王道:王爷明鉴,依小王之见,万岁爷的死未必于元妃娘娘有瓜葛。
元妃娘娘怀胎十月,不几日便要临盆,正是得宠的时候,又怎幺会加害万岁?再者说,那莲子羹若我没猜错,必然是御膳房备下给元妃娘娘用的,又有谁能算得万岁爷会去?忠顺王道:她是得宠,只是你能保不齐她后头有人指使?北静王道:元妃乃荣国公之子贾政长女,乃忠良之后,贾家如今还都世袭着官位,无不对朝廷忠心耿耿,又有何人指使?忠顺王一挥手打断了北静王道:哼,好一个忠良之后。
水溶,你小小年纪也该记得,那坏了事儿的义忠亲王,生前可不是和贾家交往慎密?你这般一味的护着贾家,可是有什幺隐情?一句话说得北静王低头不语。
忠顺王冷笑一声,朝太后道:太后,依小王之见,定要先拿下元妃,并将贾家宁荣二府上下人等都囚禁起来等慢慢审问。
北静王听了这话只得又站出来道:太后,依我所见,此事切不可轻下定论,需仔细斟酌,如今头等大事竟不是贾家。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万岁驾崩,首要的还是册立新帝。
忠顺王一拍桌子怒道:水溶!难道说万岁爷被毒害还不算首要大事?太后道:够了,你们吵什幺吵?难不成你们这班就能将雍正爷吵回来不成?忠顺王和北静王这才止了口。
太后又道:溶儿说的有理,再怎幺说元妃腹中也是我大清血脉,若要问她,只等她临盆之后罢了。
这贾府若真如亲王所说脱不了干系,只先委屈他们,他府上男丁拘几个来问话便是了,切不可冲撞了女眷。
都下去吧。
明日再来议定。
请出雍正爷遗诏,册立新帝。
都下去罢!众人这才散了。
却说北静王出了宫门便急急地走,却被忠顺王叫住了道:水溶,你这幺忙忙的,可是要去给贾府通风报信不成?北静王只得站住,忠顺王又道:你年纪尚小,其中利害只怕你不太明白,老夫只劝你少要蹚这摊子浑水才好,免得惹一身腥臊。
说罢冷哼一声径自去了。
却说贾府中,都只忙着准备元妃娘娘临盆贺喜,又值年关将至,有各处送礼回礼。
闲杂事等诸多。
因明年系乡试之年,贾政只命宝玉下场,因将宝玉看管的严谨。
每晚宝玉只唉声叹气。
这日晚间,宝钗见宝玉又捧着书本发呆,因道:老爷管得你严谨也是好事,我知道你放不下外头那些姐妹,又挂念着颦儿。
湘云她们知道是老爷管得紧,也不会怪罪你就是了。
宝玉将书放下,拉起宝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