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大石却在西域建立了西辽。
甚至到清末,清政府仍能把西域牢牢控制在手中。
可见西域军队战斗力的低下。
关于皇赫王朝。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除宋朝因为特殊军制以外,对外族基本是横扫。
军队相当强悍。
例如上承三国的晋武帝百战之师,安史之乱前驻留在安西都护府的唐军,但这些强悍的军队最终都内耗掉了。
很多人一说草原民族,都觉得那些军队很强,其实翻翻历史,从武丁伐鬼方开始,整个冷兵器时代基本上就是中国追着草原民族打。
汉军对匈奴战力比较为一比五,李陵五千步卒被八万匈奴骑兵围攻,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多说了。
另外有一个词可能是很多人误解了,大漠并不是指沙漠,在中文里,漠指的是空旷。
一般情况下,大漠指的是草原与戈壁相间的辽阔地形,很多地方水草丰美。
关于魁朔:魁朔不是一个部族,而是许多游牧民族的集合体。
如匈奴没落后,剩余的部落都改称鲜卑;鲜卑没落后,有柔然,有突厥,到成吉思汗崛起,几乎所有草原的部族都认为自己是蒙古人。
所以乌德勒汗统一大草原后,四部卫以及二十一个附属部族都以魁朔人自居。
其实世界上血统最为纯正的民族,只有汉族。
看一下世界人口的基因,中国人父系几乎全部是同一来源,母系就颇为复杂了。
正因为我们对血统的纯正习以为常,才会觉得民族就是单一种族,事实上对汉族以外的人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关于魁朔部族的东归:中亚一带,向来是世界战争的策源地。
当游牧民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之后,就会向四处进发,影响并改变整个世界的历史。
直到他们被击败,重新退回草原深处,等待下一次轮回。
魁朔部族也是如此。
你可以当他们是退到匈牙利一带,然后东归──因为我让他们回来。
虽然事实上他们都被中国打怕了,回归的很少。
这一部是居桓,有人认为梁元鼠目寸光。
到《凤原》、《栗丘》、《铁勒》,也许大家觉得这家伙还不错。
梁元为自己的利益打击异己,汲冉等人对他们这些外戚与内宦又何尝宽容?最后,居桓只是皇赫王朝中的一个碎片。
皇赫篇(星天旋转)是亡国三部曲的第一部。
《皇赫》、《圣城》、《塔万》,分别对应十世纪、十三世纪、十六世纪。
18太阳升上中天,青色的草原上染出一条笔直的墨线。
铁由只带了父亲的三百名卫兵,往他遇袭的地方疾驰而去。
攻破居桓后,铁什干部族的战士已经换了装备,钢铁制成的刀矛和箭矢,取代了以往粗制的铁器和石镞,使他们的爪牙更加锋利。
没有人怀疑铁什干的左部有着魁朔诸部中最剽悍的勇士。
自从归附乌德勒汗之后,他们就是圣主最勇敢的战士。
在这些英雄看来,黄头人就像是令人厌烦的苍蝇。
黄头人散居在草原各个角落,放牧最多的不是牛马,而是猪和羊。
草原人蔑视地称他们为“牧猪的奴隶”,甚至戏称他们的女人跟猪交配,才生下那些怪的人。
黄头人身材矮小,头发是可憎的杂色,有黄色、褐色和棕色,眼睛则是诡异的蓝色,他们鼻子弯曲,有着尖细的手爪,信奉邪恶的灵,性格懦弱而胆怯。
正在疾驰的铁由忽然勒住马。
横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浅而宽阔的河流,对面有一道连绵的山丘。
河水静静淌过,天空有鸟自由地飞过,一切都像往常一样平静。
但铁由却嗅到一丝不祥的气息。
他敏锐的目光,觉察到山丘后金属微弱的反光。
铁由命令所有的骑兵下马,解开马鞍,“休养好你们的体力。
黄头人就埋伏在山丘后面。
”“为什么我们不冲杀过去?”一名勇士跃跃欲试地说。
“如果他们打不过我们,怯懦的黄头人就会逃跑。
但他们埋伏在山丘后面,人数一定比我们多很多。
”铁由说:“我们留在这里。
如果他们没有把握取胜,就会悄悄退去。
到时我们趁机追赶,可以把他们彻底击溃。
如果他们的实力能够战胜我们,我们不前进,他们就会忍不住出来。
到时我们就可以找到他们最弱的软肋。
罕多尔说过,好的猎手,不应该被猎物牵着走。
”当太阳度向西方,旗帜从山丘后树起,按捺不住的黄头人终於出现了。
与草原部族全部以骑兵对决不同,有三分之一的黄头人是步兵,全部的人数超过了五千。
那些黄头人被迁徙的魁朔部夺去草场而心怀怨恨,他们纠集了同族的部众,向魁朔部挑衅,准备在山丘与河流之间伏击魁朔人。
但令他们的意外的是,前来的只有三百名骑兵。
那些魁朔人在河的另一边休息,似乎没有觉察他们设下的陷阱,又似乎在等待援军。
经过令人急切的等待之后,他们决定主动出击,吞下这支数量稀少的敌人。
黄头人的步兵和骑兵从山丘后陆续开出,拉成一道宽约两里的战线,准备将敌人彻底包围。
而那些魁朔人仍然没有动作,马匹悠闲地低头吃草,似乎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来临。
黄头人的步履更加谨慎,他们缓慢朝敌人逼近,一边小心地观察周围,提防魁朔人的大军突然出现。
在距离河流还有三百步的时候,休憩的魁朔骑兵突然起身,装好马鞍,拿起长矛和弓箭,纷纷跃上马背。
黄头人的军队立刻加快步伐。
他们的大汗已经断定,这些骑兵没有援军,他们正准备逃跑。
出乎他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