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年刘隐去世後,由其弟刘龑继位。
刘龑在统一岭南後於917年称帝,即南汉高祖。
国号大越,都番禺,号兴王府。隔年改国号为汉,即南汉。
南汉高祖与邻国和好,推广科举制度。然而本身残酷奢侈,每视杀人则喜,宠幸宦官,以至政事不宁。
942年南汉高祖去世,其子刘玢继位,即南汉殇帝。南汉殇帝贪图享乐,当时有张遇贤叛乱,隔年被其兄刘晟所杀。刘晟自立为帝,即南汉中宗。在位期间,虽然夺取楚国容州(今广西北流)、邕州(今广西南宁),但是提倡严刑立威,为人残暴,大肆屠杀皇族和大臣将领,南汉只剩宦官、宫女执政。958年去世後,由其子刘鋹继位,即南汉後主。其间越南开始脱离中国统治。
第八章:香亭
契丹入侵
割地称儿的後晋高祖石敬塘。
当十国陆续衰弱或自保时,北方的後晋也因为契丹国的威胁而屡屡不安。
当时後晋新立,财政匮乏,契丹贪求无厌,藩镇多不愿服从。为解决财政危机,後晋高祖采纳桑维翰的建议,采取安抚藩镇、恭谨契丹的方式,并且重视农业、商业以提升经济。
虽然契丹国得以安抚,但原燕云十六州官员如吴峦、郭崇威耻臣於契丹,不愿投降。各地藩镇几乎不服晋廷,有些甚至有意拉拢契丹国以夺位,此时有赖杜重威、李守贞等人平定。
937年天雄军(即魏博军)范廷光反於魏州,前去平乱的张从宾也向他投降,并且杀後晋高祖之子石重信和石重乂。
最後在范张联军逼近开封时,有赖侯益与杜重威率军击溃而平定。
杨光远自恃重兵而干预朝政,後晋高祖常屈从之,後来勾结契丹国叛变而被李守贞打败而死。
942年成德军安重荣指斥後晋高祖父事契丹,要求出并讨伐契丹国。
但实际上却是暗通契丹,意图夺位。後晋高祖派杜重威率军击斩安重荣,史称宗城之战,并将其头送与契丹国。同年位於代北的吐谷浑部,因为不愿意投降契丹国,首领白承福率部投奔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契丹国派使问罪。後晋高祖最後在这些忧愤之中去世,其大臣冯道、景延广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就以侄子石重贵继位於邺都(今河北大名),即後晋出帝。
由於後晋的将领与百姓对屈尊异族而感到强烈不满,後晋出帝听从景延广建议,放弃对契丹国称臣而改称孙以洗刷屈辱。景延广对契丹人的敌意十分强烈,他杀害契丹商人,逮捕契丹使者出气,屡次对契丹挑衅。
此举引来契丹可汗耶律德光的愤怒,他於944年率军南征。
当时河北大旱,蝗虫侵袭,契丹军攻掠贝州(今河北清河)等地而还。
隔年後晋出帝派杜重威率军北伐,耶律德光闻之率大军南下,最後杜重威成功的在白沟(河北定兴、新城间)击溃契丹军。然而,後晋出帝於白沟之战後日益骄奢,又以冯玉执政,贿络公行,朝政败坏。
946年後晋出帝再以杜重威率军北伐,与耶律德光在滹沱河会战。此时杜重威有意夺位,反而向耶律德光投降。耶律德光趁机率联军直逼开封,後晋大将李守贞、张彦泽陆续投降,最後後晋出帝开城投降,後晋亡,史称辽灭晋之战。
隔年耶律德光将国号改为「大辽」,即辽太宗,正式建立辽朝。
辽太宗本来对经营中国地区很有信心,然而「打草谷」与掠人为奴的掠夺政策使中原百姓群聚反抗。其中河东军刘知远听从张彦威的建议,以中原无主为由於太原称帝,建国後汉,即後汉高祖。辽太宗压制不了此局面,以天气炎热为由率军北返。
他命萧翰留守开封,杜重威留守邺都。最後於杀胡林(今河北栾城)去世,其兄子耶律兀欲继位,即辽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