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路人们总忍不住将视线落在那一套套形态古朴低调优雅的桌椅上,直到最后,卡车运来了一块硕大的牌匾。
这里是没有牌匾的,至少没有人会在头顶上悬挂一块大木牌子。人们倾向于用金属或灯来获得关注,这块太过低调的木牌放在这里反倒成了高调的一件事。被用红绸抱着安装好之后,装修的幕布被扯下,这将新商店的面貌才真正露了出来。
立刻便引起了小范围的骚动。
所有人一看就能知道,这间新商店即将用来开设中餐馆。
很多人都知道中餐是怎么一回事,那是一盘一盘颜色厚重口味浓郁的,需要细心品尝的美味。已经有人等不及想要看到这个怪的店主人跌破脑袋了。在这个忙碌快节奏的商圈内,细致缓慢的中餐绝对不适合任何人。最多三个月,这个老板一定会亏地连裤子都不剩。
在各种各样的揣测和看好戏的目光当中,杜氏生煎调齐了人员,做好了一切准备,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开业了。
第一个发现到透明橱窗内进驻了身穿厨师袍厨师的人蒂芙尼是最早赶赴上班的人群之一。杜氏生煎上被遮掩的红绸早已散开,古朴厚重的四个大字早已经由长久的宣传广告深入人心。难得在商圈中心见到这四个大字,蒂芙尼几乎是下意识便从口中念出了那四个总被循环告知的音符。她在曼哈顿区租赁了顶层公寓,虽然有厨房设备,但忙碌工作了一天,回家后极少会下厨。
一直在各种渠道看到杜氏生煎的广告,她对仿佛能透过荧屏渗出香味的中国包子无比的向往,可她实在是很少有时间去慢慢寻找有这个产品的超市,加上并不经常做饭,遐想便一直只是遐想。
中国包子开了速食店?
蒂芙尼停下脚步犹豫了片刻,她本想在去习惯了的面包店照旧买一个洋葱圈面包,但现在,蠢蠢欲动的唾液叫停了她的脚步。
没有太多的顾虑,既然想吃,她就不会亏待自己。推开门走进店内,早晨的商圈还算安静,店内的员工们异常热情地与她问好,蒂芙尼原地转了一圈。木色的桌椅、雕花的顶梁、热闹的灯笼和随处可见的汉字,她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点餐台的招牌上将一切细节都写得明明白白,食品、价格以及各种图样,蒂芙尼对煎包更加熟悉,她指着煎包的图样,看到价格后有些惊讶,一份包子比星巴克的蛋糕还要贵一些。
不过既然进来了,这样小额的支出自然不能击退她想要品尝美食的念头,她要了一份四个装的生煎包带一杯现磨豆浆,付了四美元。
拿着单据在窗口等待不到十秒,她就拿到了用纸袋包装的热气腾腾的包子,油光发亮底皮焦脆的煎包与铁锅接触的那一面滋滋作响,她接到手上,并不敢立即食用,匆匆地离开了这家店。与此同时,已经有部分顾客被充满中国风情的招牌吸引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