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情可以重来,杨廷和或许绝不会对这场宫廷阴谋点头的。如果可以回到几天前,杨廷和绝对会答应正德皇帝更换太医的请求。
换一个又如何?太医院里早就被掌控在了他们手里。换一个弃子又能怎么样呢?
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冲动地和皇帝撕破颜面?
杨廷和到了今天,这个进退维谷的境地,终于生平第一次知道了“后悔”二字。
就在杨廷和为了杨氏家族的未来忧郁的时候,他的老乡,四川人了尘却迸不到三岁大的一个孝子来到了大明西域都护府前。
天色早就黑了,这座西域的军城里倒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照的犹如白昼,可除了巡逻的官兵,却少有人晚上出门。
这里是要宵禁的,只是巡逻的军官明显看在了尘是个汉人,还是个道长,并且迸一个熟睡的孝子,以为了尘是带着孝子去找医生的,这才没有前来盘问阻止。
汉人在大明不值钱,到了西域却成了香饽饽。因为这里的汉人太少了,周围全是充满了敌意的回回。若不是大军在此镇压,杀了一批又一批,震慑了那些异族的话,西域早就再次变天了。
汉人才是西域都护府可以信赖的民族,因为大督护是汉人,将军们是汉人,军士也是汉人。这是大明重新占领的疆土,自然汉人才是主人。
所以这里汉人是有优待有特权的。若是汉人愿意迁来,都护府甚至愿意免费送房送田产。
但安土重迁的汉人百姓却不愿意来~远了啊!西域“名声”很不好,一去了就不知道回不回得来∠百姓宁愿在家乡苦捱,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却哪个充满了危险的边疆之地。
这里寥寥无几的汉人都还是犯罪了,被配来的。可就算这样,都护府也跟宝贝似的,全都放进了城里,怕他们在外面不明不白地就丢了性命。
所以了尘才能走在大街上,无人盘问。跟后世真是天差地别。
因为大明才是汉人的王朝,满清却是满人的,跟汉人有一文钱关系吗?
“福生无量天尊6道有事,想求见英国公,西域都护府张公爷,劳烦通报一声!”了尘对着府衙门口站岗的卫士稽一礼道。说完还拿出一个紫色带云纹的名帖,递给了这名卫士。
卫士一阵奇怪,别人上门都是拿着大红名帖,这位道长倒是奇怪,名帖竟然是紫色的。
但道门在西域堪称国教了,虽然受众还小,但地位早早地被拔得高高的,按照朝廷的说法,就是在酬功。是在奖励国师为了西域开拓奔走的功劳。
西域的汉人大多数都皈依了道教门下,离中原越远越是如此。因为道教如今有随军的道士,可以在第一时间占领制高点↑中尤其如此。这个卫士也不例外。
卫士赶忙还礼,然后很客气地让稍待,自己拿着名帖屁颠屁颠地跑进了府衙内去通报了。
不一会儿,西域都护府的大门便徐徐大开。英国公带着一众将官还有几个道装打扮的人亲自出门来迎接了。
几个道士打扮的人尤为激动,望着了尘眼泪都快下来了。
“福生无量天尊!”了尘跟英国公他们见礼之后,几个道士赶忙跪在了了尘面前喊了一声:“矢,师公!”
了尘连忙含笑地将他们扶起。跪在最前面的那一位竟然就是了尘在贵州收下的几十名外门弟子之一。
当年的青葱少年,如今已经满是岁月的痕迹。一晃十几年没有见过了,若不是了尘眼力了得,几乎都快认不出来了。
师徒重逢的喜悦还要留待后面在叙。蝎子却早已经被这里的动静吵醒了美梦≡迷糊糊地拿着胖乎乎地兄揉了揉眼睛,却看见了一大批不认识地人。有点羞涩地把头转向了了尘问道:“师公!”
了尘好笑地拍了拍幸伙道:“先睡着,等会我叫你,师公在呢!”
云华是太后的义女,也就是幸伙的便宜刑。了尘当然就是幸伙的师公了啊!
“这位是?”英国公若不是知道了尘没有道侣,差点就以为幸伙是了尘的什么人了。不然,你以为什么人都能让了尘抱在怀里,心翼翼地不成?
幸伙一句“师公”,倒是让大家有点莫名诧异。
谁家的孩子啊?
了尘随着西域都护府的一帮文武军官来到了西域都护府的后院大厅。
这是英国公招待贵宾和手下将领的地方。
一番寒暄之后,英国公没有提及正事,也没有问及了尘来意。反而问起了了尘一些如何长寿地养生之道,还有的就是一些道家知识和传说。
直到众将散去,英国公在将了尘迎进了一个密室之内。至于蝎子早早地让新地一位英国公夫人抱进后院去睡觉了。
“英国公府,世受皇恩。张国公你能安安稳稳地在这大明西北领兵十余年,可是多少武将重臣羡慕红了眼睛,文官也没少弹劾于你。皇上却始终信任你⊥是不知道英国公您是还否对得起皇上的这份信任啊?”既然进了密室,了尘也不再讲究虚礼了,直接开门见山地问了起来。
英国公位高权重,却对了尘没有半点约束,外面的大军对了尘也不会有半点威胁。了尘有这个底气,让英国公不要再犹豫,也不要再妄想左右逢源,鼠两端。
因为刚刚了尘没有看见谷大用。这个便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
有时候,犹豫便是不忠,拖延就是无心作为的表现。
英国公刹那间汗如雨下!
英国公猜到了了尘的来意,却忘了了尘的国十外的身份。
或许从来没有哪个修道之人,敢杀人成千上万,但一两个权贵却是可以随手捏死的。英国公也不例外。。
英国公低头不语,事关重大,叫他如何能冒着风险去勤王?
失败了不用说,肯定就是以谋反为名,抄家灭族。成功了,也不好说,惯镇主,封无可封之下,老朱家可是有杀功臣的传统的。
了尘见英国公不说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当年的太祖的确英明神武,却不该为了一家一姓的利益,滥杀功臣。以至于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影响。当国家危难之时,少有人敢挺身而出,去立挽狂澜。
汉带还能有宗室可以再续王朝,唐代有郭子仪扶危定难△朝却是一跨就真垮了,连个两宋的局面都求不到。不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