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战略中,只出现了一个严重的纰漏,那就是他对因苏芬战争的失败而丑态毕出的苏联估计得过于孱弱,认为自己至多半年就能将其征服,因此不愿意让日本挥师北进、来和自己分享这份“赫赫武功”。最终的结果无疑是灾难性的:凭借着一份苏日中立条约,苏联得以依托当年沙俄从清帝国手中夺来的远东港口海参崴,从日本人的眼皮底下,在近4年的时间里得到了来自美国的近1300万吨物资的援助。而这些物资占到了全部盟军对苏援助的50%以上!
如果说还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和国民政府的生意往来,因为日本的抗议而中止了。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德国同南京政府的生意可谓是做得热闹非凡:德国需要南京方面的廉价矿石来生产军备,而南京方面则需要德国的武器装备来攘除内乱、平御外敌。然而到了1937年下半年,面对日本的一再抗议,担心会失去这个东方盟友的希特勒只得下令撤走所有在华军官、同时全面中断武器贸易。这无疑给德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损失,但却没有在其他领域得到一分利益。
实际上,这是希特勒在执政早期的判断中几乎仅有的一次失误。由于客观经济、国内政治、以及战略形势等各方因素,日本最后不可能不走上反英美反苏联的道路;即便是德国继续我行我素、向国民政府进行矿石换武器的贸易,日本最终还是会在对外战略上与德国站到一处。
计议已定的方彦,随即决定在晚餐之后,将自己的打算向便宜叔叔******道出。而他的突破口,则掩了同南京政府加强贸易合作之上——只要德国和南京政府的贸易合作达到了一定高度,那么希特勒也自然就很难下定决心,在大半年后将其斩断掉。至于海参崴的问题,方彦则准备放在今后解决。虽然这个问题更为关键,但等到时过境迁的5年后,方彦也有众多的办法令它瘫痪掉。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