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做真正的大明人,被一个“外人”知晓自己长辈阴私,面上不露什么,心里也会不自在;沈瑞不是古人,即便心中也有“为尊者讳”的想法,可在他心中只有长辈名分的乔氏却不在这“尊者”的范围之内。更多小说 ltxs520.com
沈琰察言观色,自是瞧出沈瑞没有尴尬与忌惮。
虽说这个时候有乔氏添乱,可沈琰还是觉得不好再拖,就指了指沈道:“我今日带舍弟过来祭送沈珏……”
兄弟两人穿着素服,即便不说,沈瑞也能知晓其用意。
对于这兄弟两个私祭沈珏,沈瑞刚开始觉得有些烦,不过想想他们没有仗着是“姻亲”,就随乔三老爷过去尚书府,也是知趣,便点点头道:“珏哥在京城故交不多,沈先生与令弟能过来相送,我代二弟谢过两位……”
沈琰叹气道:“即便今日恒云不出城,过两日我也要带了舍弟寻恒云……
沈瑞有些意外:“沈先生可是有什么事?”
即便半年前沈瑞与沈琰兄弟见过面,可也不觉得彼此是能往来无忌的关系
沈站在旁边,脸色苍白,面上露出苦痛之色。
沈琰道:“沈珏殇时,舍弟也在卧病中。等到他病愈回书院,得了沈珏的消息,便要死要活的……我追问了,才晓得沈珏生病前,这两个在一处……”
沈瑞虽年纪比自己小,可沈琰从来不曾小觑过沈瑞。
即是讲述前事,沈琰在话中也没有偏疼沈,而是没有立场的平和讲述,将弟弟对自己说过的事如实说了。沈离开书院,沈珏尾随,等到下雪,两人冒雪回书院,晚上沈因风寒高热,缠绵数日方好,一件不落。
只是同沈告知他,沈琰还加了一段“前言”,将自己婉拒田山长提亲,“设计”让弟弟听到死心之事也一并讲了。
说到最后,沈琰满脸愧疚道:“虽说是阴错阳差,可到底是我之过,我本当上门请罪。”
沈瑞不是圣人,要说听了这缘故,没有半点迁怒那是不可能。
不过他理智尚在,也晓得沈珏已经十五岁,他的脚长在自己腿上。要是他心里不乐意跟过去,没有谁会强迫他。
沈因此愧疚难安,显然是个良心未泯之人。沈琰如实告知此事,不过是怕沈瑞听闻此事后迁怒弟弟,才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感冒只是诱因,沈珏之殇确实称得上“阴错阳差”。
要是论起因果,这里面确实有沈琰兄弟的不是,可尚书府上下漠视沈珏的人就无辜么?
在几乎同样的时间内,两个不同的少年风寒高热,小门小户的沈尚能得到母兄关爱,第一时间被发现患病,熬了过来;沈珏身在深宅大院的尚书府,却是孤零零自己扛着,直到病故。
相对于沈琰这个兄长,沈瑞觉得自己不合格了。
他低下头,苦笑道:“珏哥已经走了,这个时候再说谁是谁非也没有甚意
沈琰见沈瑞并无找后账的意思,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沈却是满脸惊诧,不可置信地望向兄长,好一会儿才满脸颓败,耷拉下脑袋。
几个人都不再说话,灯花“噼里啪啦”直响,就听到东屋传来喧嚣声。
沈瑞是尊长辈吩咐过来“看顾”乔氏的,便踱步到了中堂。
就听到周妈妈细声慢语道:“二太太既醒了,作甚不让大夫把脉?老爷、太太都担心着二太太,方打发二少爷带了大夫过来……”
“担心我?是恨我不死吧?我一日不咽气他们就不安心,非要治死了我不可”乔氏嗓子尖锐。
“哎呀二太太,您可不能这样说……太太性子敦厚,这些年待二太太如何,大家可都在看着,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抹了好的……”周妈妈是徐氏近人,自是听不得这诋毁之词,忙道。
徐氏投桃报李,不仅多有赏银,而且还安排了沈贵家次子到铺子上学徒,三子在三老爷身边做书童,少不得以后也要当用。
张贵家得了重用赏赐也不招摇,依旧寻常百姓似的过活,实际上要比一般人富庶。
在沈家下仆中,张贵算是数得上的管事,长寿却只是少爷身边的长随,自没有他赏张贵的道理,不过在徐氏跟前回话时为张贵说几句好话还是能的。
张贵自然也知晓此处,对长寿才分外客气。
夜色越发浓了。
沈家随从都饥肠辘辘,少爷没发话,也没有人敢讨吃的,长寿便进正房寻沈瑞。
沈瑞坐在堂屋,这与大夫说起二太太的病。
“卒中”就是中风,既有中风之兆,那肯定是不好挪动,可是这里又不是的好地方。
大夫道:“要是想要挪动,也要等到二太太醒后,看着差不多方可;否则还是不挪动为好。”
沈瑞点点头,见长寿进来,就吩咐长寿带大夫下去安置。
长寿转回后说了晚饭的事,沈瑞听他安排的还算妥当,便道:“陈大夫那里也上粥吧,代我告声罪……”
长寿应声,下去安排不提。
北房总共三间,沈瑞在堂屋说话,东西两屋都是听到动静的。
东屋周妈妈想着二太太是“卒中”之兆,生不出幸灾乐祸之心,只跟着犯愁。乔氏之过,送到庄子上“静养”并不无辜;可她要是“卒中”,就不宜在外头养病,否则倒显得大老爷夫妇刻薄。
西屋沈则是皱眉,乔氏做了那么多坏事,不是正应该“恶有恶报”?如今没等人追究她责任,自己就倒下了,难道就这样逃过一劫?
沈琰则是松了一口气。
这个乔氏,之前就疯疯癫癫,深思异常,现下又有卒中之兆,应该是蹦跶不起来。如此也好,要是尚书府算后账,沈二老爷真的休妻,那不仅是影响到乔氏,还有小乔氏。
小乔氏即便是乔家女,可如今进了沈家门,成为自己的妻子,沈琰也愿意相护……
紫禁城,乾清宫。
东暖阁传来一阵阵咳声,门口侍立的几个内官不约而同地带了几分忧虑。
皇城里的内官有万人,最风光得意的就是御前这些人。即便只是门外服侍的内侍,也比其他地方的人有体面。
这体面,都是皇爷给的。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爷虽正值盛年,可这两年身体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