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块刚刚崛起的南方工业重镇他可是报以厚望的,这里几乎是原样复制了马尾工业的全套工厂。
雷州的优势在于它的地理位置,这里距离马尾、越北、防城、广州都很近,而且海运极其便利,除了造船厂和炮局外,这里在两年的时间里,建立起了一座大型的重工业区,其中包括大型炼钢厂、轧钢厂áng厂。
此外还有数家零部件厂轻工业则发挥了地理优势,大量南洋海运从海外掠取的甘蔗能农产品也被运到这里进行加工所以这里也有数家糖厂、咖啡可可加工厂,这可几乎是完完全全产销对外的工厂,为秦铠赚取了不小的利润。
到了湛江,负责主持这边事务的陈炳昆早已闻讯而来,随行的是负责雷州工业区的几个工程师,秦铠之所以要跑这边,那是因为南洋工业体系很快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一直来,南洋的重工业,除了制造战舰和大炮外,最大的作用在于对轻工业体系的支持,比如纺织机、缫丝机械、机织丝绸、小型冲压机等等。
这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重工业在拼命的投入,却产出有限,产生巨大效益的都是二层、三层的轻工业体系,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已经展现在面前。
去年初,湛江工业区拥有的高炉是6麽,都是秦铠从施莱尔那边关系订购的德国马丁炼钢炉,高炉的容积都不大,最大的也就是'的,年产铸铁2万吨,钢吨,但是仅仅一年半之后,在欧美影子公司的全力运作下,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洋第二钢铁厂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马尾钢铁厂,一年半的时间里,从德国、美国购置了10吨马丁炉10个、5吨马丁炉6个、20吨马丁炉4个,甚至还有一个现在欧洲最先进、产量最大的40吨马丁炉。
以现在的生产能力,已经一举达到了年产10万吨铸铁、1万吨钢铁的能力,而马尾炼钢厂,因为工厂面积所限,至今只有8座5到10吨的炼钢炉,产能与这边完成没法相比,当然,在秦铠的工业战略里,马尾炼钢厂走的是高精尖的技术路线,在马尾实验室的强大技术原动力下,这应该不是梦!
这其中砸下去的银子,也只有秦铠和顶层管银子的那些大佬们知道,在去年短短一年之间,整个南洋体系为第二钢铁厂、石山坳煤铁基地、防城钢铁厂、马尾钢铁厂投入的炼钢马丁炉、轧钢设备,就支出了570万两白银。
这一点上,秦铠还不得不佩服一下后世伟人提出的大炼钢铁的决策,虽然那样的情况下炼钢有些搞笑,但是这钢铁工业,才是一切重工业的源泉!没有钢铁工业的支持,一切的工业体系都将失去发展的基础……
事实上,钢铁厂的投入,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没有之前三年马尾钢铁厂、石山煤铁基地爆发式的培养炼钢工人,而南洋教育体系终于也开花结果了,大批经过南洋新学教育,在经过南洋技术学校、技术学院的培养,为工厂输送大量的优秀初级人才。
这些来自底层的年轻人,才是构筑整个南洋工业体系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他们在工厂中的成长,最终使得秦大总督而疯狂的砸钱行为,最终演变为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这一切的投入,都因为有了这源源不断的技工人,得以产生最终的价值。
戚美眉没有跟来工厂来…因为这里煤灰太厉害了,所以带着小丫鬟自己去港口的休息了,不过,秦铠却是兴致高涨,自己持续不断下的银子,自己呕心沥血培养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现在终于开始能支撑起一片重工业的天地了。
他走进规划完成、巨大的第二钢铁厂内,到处可见穿着厚布衣服的钢铁工人正在紧张的运输铁矿石和煤粉,詹天佑在雷州修建完成的第一条双向通行港口货运铁轨,为整个工业区带来了惊人的活力,而喷吐着黑烟的机车,为整座钢铁厂带来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源。
紧跟在他后面的陈炳昆也是兴奋不已,他现在虽然还只是挂了个道员的官职,但是他深知自己现在参与管理的雷州工业区在整个南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官职对于他来说已经完全失去了本来的吸引力…经营好这片土地,那才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湛江工业区从无到有,从只有一条土路,到现在有完整的交通,还有全中国唯一的双向轨道货运交通…更重要的是,第二钢铁厂已经从零开始,真正成长为南阳工业体系中仅次于石山坳煤铁工业基地的钢铁厂。
这一年来,他亲自指挥了每一座高炉的搭建,而且他极端聪明的聘任了一大批运送、调试炼钢炉的外国技师,这些付出,使得炼钢炉很快都投入了持续生产,十月份完成最后一座2吨马丁炼钢炉的调试后…每天能生产铸铁300吨以上。
他边走边向秦铠介绍着一座座巨大的炼钢炉…而秦铠不时提出的一些技术xìng问题,都由旁边一个30岁模样的年轻人回答…这个叫余隆的男子秦铠见过,以前是王飞带出来的徒弟,显然俨然已经能够单独承担任务了。
很快,在余隆的带队下,秦铠走进了巨大的厂房里,里面热气腾腾的生产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火红的铁水从转炉倾泻而下,然后转到轧钢机上进行连续浇铸、压轧,一次xìng就形成了一根长长的初胚铁件,然后经过加热,二次轧钢形成了“工”字行的铁轨胚体。
火红的铸铁轨道在轧钢设备上滚动,经过粗轧、中轧、精轧后,一根做工精良的28公斤轻铁轨已然成型,然后经过测量、重新锯切、矫正冷却后,一次成型的铁轨工艺就算完成了,最后由工人用铣头钻孔,完成最终的加工。
一根25米的铁轨在滚轴线上缓缓传动到终点下线,这一根40公斤/米的铁轨就重一吨,一年半之前马尾钢铁工业的产能不过6万吨,光是生产军用和机器零件的都捉襟见肘,好在随着石山煤铁基地和第二钢铁厂的产能扩张,迅速形成了新的重工业源动力。
秦铠来到调运钢轨的车间,这里已经有大量的成品钢轨生产完毕,都是40公斤/米的中型钢轨,可以适用与大型货运的需求。
一旁的余隆抚mō着冰冷的钢轨,自豪的向秦铠解释着整个工艺流程,不过,他却不知道,这是马尾实验室在秦铠提供的轧钢技术信息基础上改良原来的轧钢机器,从而实现了铁轨热轧一次成型的工艺。
“大人,我们已经按照生产计划,全部20跟轧钢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生产,在人力充沛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