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来说还有一个优势,除了还算宽裕的钱袋子之外,他还有刀把子,在秦秀才和袁标的面子下,向伯也力所能及的帮了忙,再怎么偷奸耍滑,再怎么好吃懒做,在棍棒鞭子甚至刀斧面前,都很容易被纠正。
又这么磕磕碰碰的走了一年,生意规模扩大,利润大增,原来不习惯这套规矩的人,开始意识到在这套规矩下自己能赚到和种田差不多,甚至更多的收入,一切就开始变得顺利,靠着越来越大的规模和利润,朱达也和越来越多的人建立了信任,比如说,李总旗一家,比如说郑家的几个近支亲戚。
即便如此,细节中的不如意依旧有很多,那些执行规则维护规则的人也在做违犯规则的事情,朱达觉得没办法对父母和师父之外的任何一个人放心,无奈下,在秦秀才某次提醒后,朱达开始在产业里安插眼线,可靠得住的内线也不是那么好找。
他没有为这个烦恼太久,杨家将升平盐栈的生意转给大同左卫的人之后,大同左卫的指挥们根本没办法像秦秀才那样运营,各家争权夺利的内斗更不必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安插自家人做事发财的位置都不够,别说从前的那些伙计之类,这些伙计管事之类都是在秦秀才的规矩下做熟了的,在朱达的简陋作坊和店铺体系里,算是难得的人才了,最起码能让朱达的种种考虑能够实现。
至于这大半年,朱达来河边新村的次数少了很多,但说话份量却越来越重,旁人对他也是越来越敬重,开始朱达以为是自己威信建立起来,等知道真实原因之后当真哭笑不得,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三年来因为训练量大和营养跟得上,身体发育的也快,看身材好似成人,言谈举止更是成熟,在这样的外形相貌下,所说所做比起十二岁瘦弱少年的所说所做有说服力的多,原因之二则是大家情不自禁的畏惧。
当知道大家情不自禁的畏惧之后,朱达没有任何的欣喜,反倒是旁敲侧击的问大家知道了什么,有这个感觉的人给出的回答都一致,就是下意识的觉着畏惧,好像遇到猛兽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