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声的巫鼓何风用刻意变形了的配器法写出的这段配乐,妖异之中带着悲壮开阖的如泣如诉,他把不规则中的特殊规则这一音乐理念和技法发挥到了极至。
随着乐声渐远,一切又都安静下来。
远远的,有几个花木兰的战友在打扫战场,收集战友的尸体。
小意慢慢的从土包上下来,用一个筐子拾了几块手、脚、腰身之类的残破肢体;然后,她推开地上一个士兵的半截身体,在尸块下面发现了几朵被踩断揉碎了的小花红地、黄的、绿的小意挑了一朵还算稍微整齐的,捧在手里特写黄色的小花。在小意的手中轻轻的摇曳深夜,花木兰和战友们地帐篷里,呼噜声此起彼伏。
突然,月光下一个黑影一闪,猫腰钻进帐篷,压在睡在角落里的花木兰的身上,伸手就去拉她的裤子暗夜里寒光一闪。那个摸进来的黑影捂着大腿内侧一声惨叫花木兰一脚踢开他,把他一路踹出帐篷。
帐外月光下,一排急不可耐的低级军官模样的人,大约五六个,人人都提着裤腰带,排好了队。看见先前进去的那个军官浑身是血地被踢出来,都在月光下尴尬的提着裤子,看着捉刀追出来的花木兰被惊醒的士兵们纷纷从四下里赶来。见到这一幕,大抵因为那几个是军官地缘故,都没有人敢出声。
那几个军官连忙穿好裤子,重整威严。其中一个大声道:“花木狼刺杀尉官。是奸细,拿下他”花木兰知道自己是女身地事情今夜已经瞒不下去了。她一个小兵,一旦被发现是女人,即使过了今天这关,以后恐怕每天晚上刚才那一幕都会重演一边这里可有几万名饥渴难耐的长期见不到女人的士兵啊
她冷冷的在月光下,逼视着那个说话的军官,然后短刀往脖子上一横“住手”一声厉喝,一个将军全身巡夜甲胃,士兵们连忙两下分开。
持军走到受伤的尉官面前。把他拉起来,对他说道:“你站好。”尉官双腿发抖、勉强站好,面如白纸。
寒光闪过将军的佩刀快如迅雷般出鞘,噗得一声,一个人头碌碌的滚在地上,那尉官的无头尸身轰然倒地
几个刚穿好裤子地军官吓得全跪在地上。
将军冷冷的道:“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然后,他一指花木兰,道:“从今天起。你做我的亲随。”他在走出人群中的时候,回过头对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指了指尉官的尸体道:“算他阵亡殉国,报上厚恤吧”李杜和易青合写的这个剧本,遵循着华星的电影一贯的编剧风格故事要简单,讲故事方法要复杂。
这是一个观念问题,如果反过来,就象上世纪的一些香港电影或者早期好莱坞电影那样故事要复杂,讲故事地方法反而简单,那这部片子的票房恐怕剩不到一个零头。
剧本故事用插叙手法,先写花木兰在军营的生活,一开始因为瘦小被派去做清理战场的工作然后身份性别暴露,和李将军相遇,与他一起杀敌。
故事的另一条线,通过花木兰的回忆和叙述,引出替父从军的故事。花木兰家乡的富豪地主,和殿军勾结,强逼花木兰嫁给他们家的残疾儿子,否则就要拉花父入伍。
花木兰不甘受辱,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但是后来前线军粮不敷,为了使后方大郡的富豪开仓犒军,木兰的姐姐,由小云扮演的花本香最终还是嫁给了那个残疾人,用婚姻换得三十万石粮草。
花木兰跟着李将军屡经大战,步步升迁,在最后一场大战中,李将军战死,木兰生还。
木兰不要封赏,带着几名战斗中负伤失去劳动力的战友回到家乡,影片结束。
孤独地指向天尘的花树,漫天缤纷的落英,仿佛在祭奠着李将军和万千死难将士的英灵。
西边残阳似血,仿佛是一个民族巨大的尚血的伤口,正在缓缓愈合。
花木兰和战友们把李将军葬在花树之下,忧伤的竹笛之声响了一夜。
天亮了。花木兰率领着回乡的军队,投向熹微的天际。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遍地。
小云那独特的清澈嗓音幽幽地在放映厅里响起,由着名作曲家施广南先生原作,何风重新改编及编曲的多情的土地荡漾在全场数千名青年学生的心头。作为这部电影的片尾曲,何风在新编的曲子里加进了一些最前卫的h-元素,前景小云的演唱在两个小节里,后面开始加入男中音美声和声;复歌两段后,小云的声音、男中音和间或加入的花腔合唱,形成了优美宏阔的三重唱“我深深地爱着你,关山,故土,多情的土地”一声声如泣如诉,唱到满场吹嘘,泪如雨下。
影片结束了。
“市骊家堡子拍摄墓地香港半岛酒店”最后一行字幕缓缓地滑过银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场灯亮起,一片光明。
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没有人走动。
无数掩着嘴的抽泣着的女生,泪水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定格终于,坐在最前排的老师们的留座中,默默地站起了郑国思老师,带头拍起了手。
潮水般的掌声开始在整个放映厅的各个角落疯狂地响了起来,渐渐汇成了一片春雷
激动的纷纷起立的人群,不知疼痛不知停歇地拍着自己的巴掌,经久不息的掌声持续了十几分钟,此起彼落。
郑动天教授、谢小晶教授、齐世龙教授、王劲权教授所有的老师都在鼓掌。
多愁善感的老院长谢非教授轻轻地背过身去揉了揉湿润的眼睛。多年以前,这个心比天高,惊才放旷的学生在他亲自主持的导演系三试中点中状元时,那傲气冲天的豪言仿佛还回响在耳边“我热爱电影,热爱艺术。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让我违背我的良心,低下自己的头”那时的易青,是多幺的莽撞而稚嫩啊
还有那句话他当年在学院求学时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这就是我的人本主义艺术观
对于一个从事了一辈子艺术教育工作的老人,还有什幺东西能比亲眼见证一个学生从青涩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更值得骄傲呢
更令这些从事了一辈子专业工作垢老人们激动的是,这部花木兰告诉了他们,中国电影终于走向了世界市场,中国电影离政治遥控,实现商业化,自主产业化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这个叫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