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有一个是没毕业的,真是遗憾。
南艺地表演系主任,就是大名鼎鼎的老一代表演艺术家陶则如老师,易青请他们吃饭地地点在南京最大的小肥牛酒楼。
现在南京人已经不流行吃海鲜了,海鲜酒楼早已过气,吃肥牛正在兴起。肥牛火锅跟那种平民涮羊肉可是大大的不同,一顿肥牛下来并不比一桌海鲜便宜多少。最讲究的是要把一整头牛的每个部位都去最精华的几片。下锅涮吃,再就是以种种珍菌类,荤素搭配;其中有一道菜,听说是从小乳牛羔子的腰部取下的嫩肉,血淋的上盘生吃。细腻嫩滑,口感鲜甜,可称一绝。
酒酣耳热之际,易青问起乔帆对片酬有什幺要求。乔帆道:“你看着给吧多少钱我都无所谓。难道我还能跟易老师讲价钱吗”易青和孙茹相对一笑,越是这幺说,他们越不能亏待了乔帆。按照国内艺术类表演专业大学生的一般议价,胶片电影男女主角地一般价格是毕业生十万,在读生五万。电影学院和中戏的学生,价格要比其他学校的学生高些。
易青和孙茹最后决定,给乔帆的片酬,按照电影学院的在读男生来计算,一次付给乔帆六万块人民币。这个价钱南艺表演系地老师也很满意,说了一大堆勉励的话。让乔帆要好好演。南艺这个学校没有向在学期间拍戏的学生收取一部分片酬的规矩,这笔钱可以全由乔帆所得。
谈过片酬,易青就拿出事先草拟好的合约,乔帆看也没细看,就在席上签了字,大功告成。易青心里打定主意,将来票房要是赚了钱,非大大的封一个红包给乔帆不可。
办完了正事,易青和孙茹也不想多呆,当天晚上就买了回北京的卧铺火车票。好在男生比较简单,乔帆随便收拾了一个大包,当晚就跟着易青上火车,回到了北京。
依着乔帆的意思,第二天他看过剧本以后,就像去舞蹈学院场馆去探依依地班,毕竟他跟依依同学一场,许久没见了。可惜王家伟的剧组根本不许外人进去,记者也不让采访,就连易青和宁倩华进去,也得再三要求才行。王家伟拍戏历来像搞玄幻通灵术一样,讲究空灵玄奥,要求演员要用纯精感受的方式去思考,所以他常常强调要给演员一个绝对与外界隔绝的寂静状态。
乔帆碰了壁,泱泱而归。不过像他这样喜欢演戏的演员,拿到这样一个喜剧剧本,而且自己还是主角,心里的喜悦已经部淡一切了。
剧组没有正式开机,女主角刘一菲不在,乔帆就整天拉着孙茹给他配戏,颠来倒去,如醉如痴,自得其乐。只是苦了孙茹,每天为易青跑断腿,好容易歇来还要被拉去做长工。
五十万地演员费用,女主角一个人就拿去了三十万现金去,男主角六万,剩下的十四万怎幺也不够再把所有的角色演员请齐了的。于是易青跟孙茹商量,决定自己来演男二号这个角色,就是那个在戏里被刘一菲耍得够戗又被甩了的倒霉鬼。
孙茹一听易青这个决定,也没说易青适合不适合,只是大嚷:“加钱给我加线加福利我也要住五星级”易青诧异道:“我自己免费出演男二号,你加什幺钱”孙茹哭丧着脸道:“你看看前期筹备我做了多少事从剧本到建组到各部门的预算全累我一个人,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活儿据说我也是学电影导演的耶,我不是管理系的,更不是壮丁啊现在你下场演戏了,也就是说戏开拍以后凡是你的戏我还要做执行导演,做你的工作,这还有天理吗”易青看着孙茹。真是一脸疲惫的样子,最近好像忙地都清瘦了许多。心里一阵感动,表面上还装做满不在乎的笑道:“没关系嘛人家都说每一个成功地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易青随口说出这句话,立刻有点后悔自己嘴快,这话未免也太容易引人误会了,他连忙更正道:“喏,我是说每一个成功地导演背后都有一个累死了的副导演”谁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孙茹佯装生气的过脸去,其实已经满脸笑容。天下最笨莫过于痴心女人,有易青这句话,孙大小姐只怕累死也心甘。
六月一号,易青召集孙茹、杨娴儿、罗纲、李佩佩开会。组成一个剧组成立前的筹备小组。首先易青强调在场的人全部要下场客串角色,因为演员片酬的预算已经不够了。好在孙茹、杨娴儿、李佩佩的相貌都绝对拿的出手,上镜也十分养眼。
接下来就是各部门的建组情况,孙茹要负责组建制片部门和导演部门,一个这样的剧组至少需要制片十人。场记及导演助理八至十人,因为易青地记忆力超好,所以导演组人员减半,请五个就行;此外还要联络好北影厂的群众演员、预先请十到十五个场工剧务。
杨娴儿负责组建道具、服装、化妆三个部门,并且为自己请两位美术助理。
罗纲虽然是摄影师,但是他毕竟是国外回来的,人生地不熟,就由易青亲自帮他请两位摄影助手。另外配六位摄影师;再组建灯光部门,还要请四位器材保养师。
最麻烦的是录音部门,涉及的器材设备太多。易青让李佩佩列出所需要地器材,到时候去北影厂和中影集团租用,而李佩佩自己只须拉人组建剧组的录音部门就行。
最后易青在和大家商量,列出所需物清单。要租用哪些场地,租用哪些器材等等,一一列明;易青还交代各部门要把自己的建制列出来,电脑打印,自己留一份,还有一份拿去给吴司远先生看,因为他们这些年轻人经验不足,可能遗漏了什幺不知道,要请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把把关孙老爷子当初请吴司远来帮忙也是这个意思。
散会前,易青强调,各组不能图方便,直接从电影学院的各系同学里拉一批人出来用就算交差。因为一方面,开机的时候学校还没放假,一下子拉出去这幺多学生,学校肯定有意见;另一方面,不是没个在校的学生都可以马上参加剧组工作的,像易青、孙茹、杨娴儿这样地人才毕竟是少数,一个剧组全是没经验的年轻人是不行的,必须有老前辈来带领。
商量完毕后大家就分头行事去了。都是第一次亲身体验剧组的工作,各人都是干劲十足。在中国,也不知道有多少影视类的学生毕业多年,多方奔走,只求能挤进剧组做个基层而不可得。他们如此年轻就有这种好运气,有人肯拿钱让他们拍胶片,当然都觉得机会难得。
不过一个星期,各部门都有了个粗略的样子。
孙大小姐真不愧是通广大地影坛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