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欧洲小国的许多谋反,还真就用着兵谏〈夜宴的故事完全破坏了中国的历史逻辑。为了顺应华裔兄弟公司的国际路线,牺牲掉了最有中国都市气息的冯晓刚导演的冯氏喜剧路线。实在是得不偿失。”说到这里,一个影评人突然道:“但是不可否认,这四部电影票房都很高啊,国内票房超过两亿,北美票房全部超过1亿美金,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易青点头道:“所以这几部电影虽然各有缺点,却不能说它们是完全失败地作品。恰恰相反,将来它们都是要记入中国电影里程碑的,去研究它们的得失。中国电影就不能更好地进步。我要特别提到一点来佐证我的观点,那就是,在这四部电影中。哪部电影在商业和艺术上最成功,哪部票房最高”响鼓不用重锤,座上的都是老电影人了,易青一说,大家就知道他的意思了。在阐述第二个问题是,易青唯一没有批评的英雄,国内票房两亿五千万人币,北美票房单1。7211亿美金,超过同档的指环王系列和哈利波特,是当年全美票房排行榜前五名,仅次于黑客帝国、星战前传等大片,超过曾经拿过奥斯卡小金人的〈卧虎藏龙,创造华语电影的一个票房迹。
易青慨然道:“英雄靠什幺在艺术和商业获得双丰收,所有关于中国的符号,英雄里都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简,毛笔,弓箭,威威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天下大一统的思想整个电影的画面,极具中国画的意境,整个故事中的所有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刺客,心怀天下的君王,全都是英雄,这类英雄形象,完全是中国式的,跟美国人那种挂着一身子弹拿着大口径机枪的破坏性英雄截然不同。同时,一部没有反面人物,在英雄和英雄之间构筑矛盾的电影,体现了东方式的哲学和智慧,这样的思维方式,当然会令西方观众惊叹并充满好。当然在操作上,英雄还有很多缺憾,比如故事主题大家太能接受,比如个别台词和表现方法不太真实,但是总体而言,英雄是一部符号化的电影,所有的符号都在传达一个标识dec这也是英雄能够创造票房话的根本原因。”话到此处,易青忍不住叹息道:“可惜张一谋导演却不能坚持这种创作思想,在十面埋伏中几乎完全颠覆和动摇了这一点。中国现在的电影人的思维方向,尤其是商业化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思维模式,是直线性的,就着商业做商业他们以为目标是国际市场,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就应该西方化,因为要赚外国人的钱,所以要拍外国的文化和审美趣味。这其实是违背艺术规律更违背商业规律的,道理很简单,好比做饭给外国人吃,中国人做西餐做的再好,恐怕也比上人家家里做了一辈子外国厨师地道;要想让老外吃得惊叹不已,那就要做新的中国菜给他们吃,然后加一点点迁就他们口味的西式调料。好莱坞每年出上百部顶级的商业大片,再加上英国、法国的商业电影,西方人看这些还没看腻吗还不够看吗谁还要看你模仿哈姆雷特恰恰是英雄这种电影,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思维方式,没有见识过的美术画面,以及他们想象不到的故事思想,才能真正令他们觉得新,才能吸引眼球。成龙大哥在好莱坞为什幺能成功,因为他独特,没人能取代他。个人的独特在能力和个性,一个族产业和文化的独特也是如此吗”易青总结道:“所有西方电影的先进经验和优点我们都可以学,但是要分清楚主次,要清楚的知道,什幺是主体,什幺是附庸。以中国的文化价值为主要的取向,吸取西方文化里的适用的精华,而不是生搬硬套,主观甚至媚外的把作品完全西化。只有坚持走本民族文化的道路,我们才能不仅挖掘国内市场,更加开拓国际市场中国人,要拍中国人自己的电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第二个问题一说完,话题立刻多了起来。管家收拾了桌子,端上热茶、咖啡、热牛奶。
经过了今天晚上,孙茹现在对易青真是刮目相看,佩服的五体投地。
以往她和易青以及寻演班的同学在一起,无非是讨论些这个镜头怎幺拍,那个机位怎幺摆,那场戏灯怎幺打之类的专业话题。
孙茹私心里一直觉得,易青这个状元未必比她高明得了多少,专业方面两人应该是不相上下。今天她才知道,易青的思维方式竟是与她完全不一样的,就象工匠和艺术家是不同的一样。
孙茹看了一眼桌上的餐后热饮,她知道易青喝东西喜欢浓郁香滑的口味,对咖啡和浓茶都不太感兴趣。她一边跟大家聊天,一边很自然的拿起一个空杯子,倒了半杯热红茶,兑进热奶牛奶,在小罐子里挑了些气味非常浓郁的巴西黑蜂蜜出来加进茶里,给易青调了一杯香滑馥郁的热奶茶,笑盈盈的放在他面前。
易青平时在学校早被孙茹惯坏了,连句谢谢都没有拿起来就喝。
几个客人若有所悟,意味深长的互相对视一眼。原来这个叫易青的小伙子不但是孙老爷子的学生,更是孙家第三代唯一女丁的乘龙快婿,也就是说,将来很有可能是孙老爷子事业和庞大遗产的继承人。
这样一想,这些人愈加的曲意逢迎。颂声不断。孙老爷子抿着红茶,嘴角含笑,这正是他地目的所在。从今天这顿饭以后,整个业界都会知道易青这个名字。无数只眼睛将关注着他,无数数人议论着他,这但能更好的磨练他,更重要的是为他建立起关系网打下基础就象当年为孔儒做地那样。
一位年轻点的客人感慨的道:“易世兄说的固然是好极了。但是话说回来,我们这些人在这里高谈阔论,意兴飞扬又有何用。易世兄不觉得曲高和寡中国电影观众素质之差,举世皆知,所谓的电影改革,又能得到基层众的多少支持”易青肃然道:“这话我可决不能苟同。中国电影所面临的尴尬现状,也是这四部商业电影暴露出来的电影改革中将遭遇的最大阻力。其实也正是中国电影薄弱的观众基础地问题。阁下强调中国观众的整体艺术修养差,却没有看到中国观众地文化鉴赏能力高。我们的族文化积淀深这个特点。中国电影观众基础薄弱,观众欣赏水平低,这是历史形成的,世界各国的电影文化形态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岂能把这种现象独立出来单单指责我们中国的观众”那客人笑道:“中国观众文化鉴赏能力高真没看出来当今世界评价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电影,电影修养高而文化鉴赏能力高,闻所未闻。岂不是自相矛盾。”易青摇头道:“一点也不矛盾。先生只知艺术史,而不知社会史。新中国成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