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
一个城市,哪怕发展的再好,也不能够做完工业和各方面一切的东西,包头也是一样,如果不是杨元钊,面向全世界的眼光,还有海外渠道的支持,根本发展不到这个程度,现在的包头,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类似瓶颈的位置,大量的工业积压,让工人和人口急剧的增长,超大规模的城市,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而言,很重要,但是其他的方面,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压力,适当的把产能分开,借助着物流,降低城市人口成本,这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
嘱咐工人们加强施工,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图纸,保证整体施工的质量,然后杨元钊也顺着铁路一路的视察,其他的一些小站,包括铁路上比较重要的铁路桥,立交桥之类的,都是在他的考察范围。相对于包头,其他地方站点,都已经完成了,哪怕是太原站和绥远站,他们的规模,也追不上包头车站,最多就是三个股道,6个站台,跟包头的12个站台比起来,最少差了一半以上,候车室和广场等占地面积也相当的小。
这一圈下来,杨元钊非常的满意,看样子几个月的时间,詹天佑基本上,全心的扑倒了铁路的建设上面,否则的话,哪怕包头拥有足够多的机器,足够多的筑路机械和工人,也别想把这些都给建起来,这需要何等的统筹能力和建设能力。
4500公里的铁路,实际上是1500公里,贯通了十来个大小不一的城市,以线的方式,把蒙古,山西,甚至是陕西的一部分,联络了起来,通过正太和京张铁路,更是跟中国已有的铁路网链接,这让包头,终于拥有一个相对便捷的交通环境,无论是走太原,通过正太铁路转平汉路,从长江口出海,还是直接从京张铁路,从天津出海,这都是一个方向,只不过,受制于那两条铁路的运力,每年的吞吐量有限,但是包头的物流能力和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现在,就是不知道,第一批到达高速列车的车头和车底,是否能够尽快的运输到太原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