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民国二十六年我来自未来 > 第三十八章 夜宴(上)

第三十八章 夜宴(上)

降一涨的双重压力,使农户越来越难以扩充田产,在清代晚期,往往需要经过几十年或几代人,一个中产之家才有可能买进几十亩地。人口的增长,正是导致“兼并”越来越难、地主规模越来越小的主因。如果很难理解的话,就这样打比方,现在的上海北京房价之贵众所皆知,如果一个有四、五套房子无其他资产的家庭想不通过贷款不断买房最后变成上百套同样价值房子的大房东,在房价没有剧烈波动的前提下是要花近百年才可以完成的任务。

也就是说民国的农村,地主有,小地主很多,真正的大地主除了那些军阀人物以外是少之又少。

另外有一个误区是后世很多网络段子中,民国时的中国农村是一片祥和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地主则都是靠勤劳发家致富的种粮大户,并且都是对佃户心怀慈悲的大善人。总之在他们看来,民国的中国农村是无比美好的人间天堂,直到红党的土改将其变成了地狱。这种农村的描写在家族文学中最为多见。

但是实际上的民国农村却是普遍的贫穷,也就是大家习惯说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1932年薛暮桥的中写道,其考察结论是:“中等地主之能收支相抵不致沦入债丛者,亦已寥若晨星。留居乡间之中小地主,日渐没落,其自身反受高利贷之压迫。今年农民、新华两银行之抵押贷款,几全以地主为其对象,且所借款项,无一投资农业,多用于还债、押会及各种消费事项。”连“中小地主”都普遍破了产,可见当时农村衰败的境况。

而他调查的地方并不是什么贫困地区,而是著名的鱼米水乡无锡。连无锡的农村都是这个情况,更加不用说更加贫困的其他省份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