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时期。距东汉末年,尚有七百余年时间。荀彧却意外的发现,这小小楹联中,似有无穷奥妙,一时间却又说不清楚。
楹联,对仗之学。
这种语言文字,讲求平行对称,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阴阳二元观念,又悄然吻合一处。
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荀子-礼论》中也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的说法。
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
楹联这种文学形式,如果放在后世,也只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但究竟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未尝可知。楹联,一左一右,上联与下联,阴阳相合。如果但举半联,似乎没什么蕴意。可二联合在一处,顿时产生出无穷奥妙,就犹如那阴阳轮转一起的乾坤。
荀彧是大家,对这阴阳之说,自然极为熟悉。
初看那楹联内容的时候,他倒不在意。两联若不合在一处,单一而论,看不出什么特别——用词很直白,很俗气,好像上不得台面。但如果把两联连在一起,荀彧也不由得为之称赞。
“叔孙,这是谁写的?”
邓稷挠挠头,有些尴尬。
他来许都这么久,一直帮典韦忙虎贲军的事情,对这边坞堡里发生的事情,还真不太了解。
于是在楹联前驻足,片刻后低声道:“若以字迹而论,似乎是阿福所书。”
他也是个有学问的人,一眼看出,这楹联的不俗。
特别是楹联的对仗,一看就知道与众不同。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令人为之拍案叫绝。
这,真是阿福所做吗?
如果不是楹联的字迹的确是出自曹朋之手,邓稷断然不敢相信,这是曹朋所为。原因很简单,邓稷对曹朋,也算了解。当初在邓村的时候,曹朋似乎并不认得太多字,很多还是邓稷教授。可现在,只看楹联用字的巧妙,邓稷自认,无法做到这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荀彧站在楹联前,呢喃自语。而后他目光一转,又落在旁边的楹联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好气魄,好志向!”
荀彧抚掌称赞。
典韦是看不出这其中奥妙来的,他这会儿,正急着想要看曹朋留给他的东西。
“都到了,咱们进屋再说。”
说罢,他迈步就走进了书屋,荀彧连忙跟进。
这个时候,荀彧已不把曹朋视作简单的少年,而是一个才华卓绝,天资聪慧的天才。
他很怕典韦进屋后,破坏了什么。所以跟着典韦走进书屋,却见空荡荡的书房中,正对着窗户,摆放一张书案。书案上,放着一摞竹筒,还有一叠麻纸,上面似乎写写画画着什么。
除此之外,书房里再也没什么摆设。
荀彧扭头向邓稷看去,那意思是在问:为何你妻弟这边,没有书籍?
邓稷苦笑一声,走过去,拿起书卷。
“我们这才来的匆忙,加之原先就没什么藏书。就连阿福这两卷平时诵读的书籍,也是别人所赠。我那里倒是有些藏书,可惜阿福对刑名律法没兴趣,所以对我那些书,也很少留意。”
荀彧接过来,展开扫了一卷《诗》,一卷《论》,还有一卷《尚书》。
真正让荀彧感到吃惊的,还是那书卷一角的字迹:“鹿门山?”
他抬起头,向邓稷看过去,“叔孙,你这妻弟,难不成是鹿门山弟子吗?”
邓稷头,又摇了摇头。
“阿福本有机会成为鹿门山弟子——可因为得罪了江夏黄氏,最终只得逃离南阳,此生恐难有机会了。”
能被鹿门山看重,这小子果然不一般!
颖川,是一个学术气氛很浓的地方,虽世家林立,但同样有着极好的学术氛围。颍川书院,在东汉末年,那是为天下士子所仰慕的地方。早年间党锢之争的李膺,陈蕃等人,皆出自颍川书院。包括荀彧、郭嘉,也是颍川学院的学子。相比之下。鹿门山私学的性质更重一些,二庞之名,也极为响亮。荀彧当然也知道鹿门山的名气,不由得对曹朋,又高看一眼。
“这都是什么东西!”
典韦突然大声咆哮。
他手里拿着一摞麻黄纸,上面也不知是用什么工具画出许多奇怪的图形。
“让我看看?”
荀彧突然有些好奇,他认为,曹朋这个被鹿门山看重的少年,书写出来的东西,理应不同凡响。
图画,是用炭笔所书,画了一排排小人。
小人儿们做出各种队列,有的似乎是在行进,有的似乎是在站立,还有的——荀彧说不清楚。
把这些图纸一一看完,荀彧也不太明白。
不过,最后一页图纸上,却写着密密麻麻的炭笔小字。
曹朋说:虎贲军既然是从各军招揽的豪勇锐士,那么其勇武自然无需担心。关键在于,如何能在最短暂的时间里,让他们形成战斗力。秦风无意中曾说,执子之手,修我戈矛——
战场上,战士们最应该注重的,不是个人的勇武,而是整体的战斗力。
彼此间的相互配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有团体的荣誉感。这些东西听上去很空泛,但却又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袍泽,上战场后,谁又敢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别人?
虎贲军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各支人马,彼此不熟悉,没有信任,没有荣誉感。
那么,典韦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人揉捏在一起,彼此相信,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
其次,令行禁止——前进不乱,后退不慌。在这里,曹朋用到了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按照曹朋的解释,如果典韦能把虎贲军按照这种标准训练,面对十倍虎卫,亦可以轻易击溃——
荀彧抬起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典韦。
“文若,你这是在笑话我吗?”
“我笑你什么?”
典韦气呼呼道:“病急乱投医,找个小娃娃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