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颌连忙叩首道:“臣弟谢主隆恩!”
李隆基道了一声“平身”后,将目光投向了太子李瑛,杨云枫这时也瞥了一眼李瑛,从进紫宸殿至今,还没看清楚这个大唐的太子是如何模样呢,如今一见之下,却见其穿着一件明黄储君服饰,样貌寻常,留有一瞥八字须,此刻正战战兢兢,低首不语,额头早已满是汗水,而太子李瑛身旁站着的一个皇子,年纪稍长太子,身材魁梧,气度威严不凡,颇有几分皇族风范,颌下也满是青须,年纪只怕已经有三十五六了,应该就是皇长子李琮。
李隆基看着李瑛良久后,却一言不发,而朝堂上的百官都隐隐感到了李隆基有心要废除太子之意,太子自己只怕也知道此刻自己的失势,所以才会如此诚惶诚恐,坐立不安。
李隆基沉吟了半晌之后,这才对李适之道:“李适之!”
李适之这时走出列班,拱手道:“微臣在!”
李隆基道:“你是刑部尚书……至于这才上奏参杨云枫的官员,你好好去查查,查清楚了,他们为什么要参杨云枫,是不是受了什么人指示,还是另有什么企图?”
李适之立刻道:“臣领命!”
这时一个臣子出列跪倒在地,叩首道:“皇上,臣等知错了,臣等愿收回奏章!”此人如此一说,其他众人纷纷跪倒在地,高呼道:“臣等知错,愿收回奏章!”
李隆基这时站起身来,看着殿下跪着的众官员,道:“你们都是饱读圣贤之书的朝廷重臣,拿着朝廷俸禄,非但不为朝廷出力,还敢挟私乱政?……现在知道错了?晚了……李适之!”|
李适之立刻上前拱手道:“臣在!”
李隆基道:“记下这些上奏参杨云枫的大臣名字,所有人罚俸禄一年,这些钱用来赈济灾民……”随后看着众官员道:“你们不知道如何为朝廷出力,不知道如何为百姓谋福祉,朕就替你们决断!”
众官员闻言哪里还敢说什么,立刻叩首道:“臣等谢主隆恩!”
李隆基看了一眼众人后,这才道:“杨云枫、张九龄、李林甫、李适之、唐显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
众官员退出紫宸殿后,李隆基也走下殿来,随即领着几人走向了一旁的偏厅,这才让高力士给众人看座,待众人坐下之后道:“刚才有些话,朕在殿上没有说清楚,这蝗灾是从蜀中来的,这蜀中的官员竟然对朕欺瞒灾情,你们说该如何处置?”
李林甫这时起身拱手道:“皇上,这都是剑南道节度使余皖埝之过,皇上应该立刻派兵去蜀中将其捉拿归案*办才是!”
李适之看向李林甫,这时道:“李大人,这余皖埝当年任剑南道节度使一职,可是李大人你保荐的吧?”
李林甫脸色微微一变,立刻道:“李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适之微微一笑,道:“我并无他意,只是凑巧想起了,就随口一问!”
杨云枫坐在一旁,眼睛却一直盯着唐显看,他还不知道唐显此刻是什么职位,不过能让李隆基单独将他留下,向来职位不低,杨云枫耳中听着李适之与李林甫的话,心中砰然一动,原来这剑南道的节度使是李林甫的旧部,但是为何李林甫此刻却不保他?是了,如今这件事已经震惊朝野了,想保也保不住了,这李林甫只有弃车保帅了。
不过杨云枫记忆中的玄宗时期的剑南道节度使应该是叫章仇兼琼才是,心中暗道莫非这章仇兼琼还没有上任?要不就是此刻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要知道如果自己不附身在杨钊的身上,这个章仇兼琼可是杨钊的大恩人,日后杨钊在蜀中从军,完全就是靠鲜于仲通介绍给章仇兼琼认识,然后章仇兼琼才向皇上李隆基举荐了杨钊,加上杨玉环姐妹的关系,从此杨钊平步青云,纵横官场。
让杨云枫记住章仇兼琼这个名字,除了是因为章仇兼琼的名字特别,与杨钊有密不可分关系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章仇兼琼任了这么一个重要的职务,竟然在唐史中没有立传,其主要原因的就是:章仇兼琼举荐了杨钊,当时的杨钊在他手下做幕僚,颇有急智,能举一反三,做事妥帖,甚得章仇兼琼的喜爱。凭心而论,章仇兼琼做的没有错,错就错在杨钊表妹杨玉环被玄宗看上,其甚得宠爱;错就错在杨钊后来依仗国戚身份飞扬跋扈;错就错在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就是杨贵妃(当然了,这些都是儒家的结论,他们自然不能指责皇帝的荒淫无耻)。于是乎,以后事来论前事,章仇兼琼自然就时一无是处,不值得立传了。非白即黑,这是儒家的世界观和认知论。所以历史上对章仇兼琼记载不多,杨云枫对章仇兼琼了解的也就不多了。
李隆基这时看向杨云枫,道:“杨爱卿,你对此事有何见解?”
杨云枫闻言立刻拱手道:“微臣以为,这件事目前最主要的并不是责任由谁负,而是蜀中的百万居民的生计问题!”
李隆基闻言微微一笑,道:“还是杨爱卿深得朕意,看来这户部员外郎的职位没有升错,朕相信你一定能胜任!”说着又问道:“不过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杨云枫道:“皇上可以委派一名朝中众臣,代表皇上前去蜀中,一来是救济当地遭灾的百姓,二来是乘机向蜀中的灾民宣告朝廷以及皇上的洪恩,以免他们心中不忿,多生事端,三来也可以暗中查访一下此事的缘由,一举三得!”
李隆基闻言了头,沉吟了片刻后,这才看向众人道:“杨爱卿所言极是,如今不但长安要赈济灾民,蜀中也不能忘记,每每念及蜀中百姓如今食不果腹,朕就寝食难安,你们说说,如此重任,应当派何人前去才为妥当?”
一直没有说话的唐显这时起身拱手道:“皇上,这余皖埝是李林甫李大人举荐的,李大人有用人失察之过,不如就有李林甫李大人前去,一来可以给李大人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二来,李大人与余皖埝熟识,也方便查出其中关键。”
杨云枫闻言心中冷笑道:“你小子果然不愧是李林甫的人,什么都为李林甫着想,要是这李林甫去了蜀中,这余皖埝还有命在么?即便不被李林甫杀人灭口,只怕李林甫也会强压着此事,此事就再无水落石出之日了,怕只怕这蜀中之事,与这李林甫也脱不了干系吧?”
唐显话音刚落,就听张九龄这时道:“皇上,臣以为不妥,余皖埝是李林甫举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