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春秋小领主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夸的人无动于衷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夸的人无动于衷

田苏嘴唇蠕动了一下,齐策马上用话堵住田苏:“我们已经开了杀戒,别管什么仁德了,霸主的威严接连二三被人冒犯,我们就是要让人知道,仁德的霸主在被冒犯的时候,也是有雷霆般的愤怒的。”

不一会儿,鲁军三位正卿,也就是三桓,兴冲冲的跑了过来,叔孙豹当先乐呵呵的说:“副帅,我们鲁军没有来晚吧?”

赵武头,夸奖说:“鲁军当然没有来晚,这次鲁军可以分享三分之一的战俘。”田苏马上插嘴:“我们韩氏、魏氏愿意与鲁国人同等待遇。”

赵武轻轻摇摇头:“鲁国拿走三分之一俘虏,大约是三万人,魏氏、韩氏分享一万吧,如果还有些零头,我愿意再给韩氏分一,剩下的。全属于赵氏。”

正在这时,许军统帅也乐颠颠的跑了过来,听到赵武的话,他不见外的说:“没问题,赵氏把剩下的俘虏全拿走,我们许国没有异议。只希望赵氏能给我们留一汤水。”

田苏干笑两声,眺望着郜国方向。随口问:“我们还要追击齐国国君吗?”

齐策马上插嘴:“现在追击齐国国君,已经毫无意义。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把这庞大的战利品立刻押运回国

赵武望着齐国临淄方向,若有所思的说:“我听说有个词,迅雷不及掩耳”我赵氏连续作战,远远超过了一个服役年度应该作战的极限。现在也该回去休息一下了,我们立刻从卫国渡过黄河,穿越甲氏直接明国

赵武说的话前言不搭后语,但齐策明白了,他顺势补充:“从甲氏走陆路,还不够快的,不如挑选精兵。直接坐上卫国的战船,再到甲氏汇合赵氏战船

田苏是阴谋家,他也听懂了赵武的话,担心的问了一句:“有把握吗?。

赵武摇了摇头,诚恳的回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于是,晋国的大军开始撤退,齐国国君顺利的逃入郜国,紧接着通过郜国返回国内,

赵武的军队回国途中,途径鲁国国都,鲁国国君盛情款待赵武,这次。鲁国人出的力少,在战场上只是扮演了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事后却获得了大片的土地以及远远超出他们预计的战俘数量,鲁襄公非常开心。他盛情款待晋**队,态度可谓前所未有的谦恭。招待赵武的宴席上,鲁襄公命人唱颂诗经中的《召南野有死麋》。其诗词为:

“野有死着,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概二野有死麋,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撼我悦兮!无使龙也吠!”

这首诗歌中最后三句,描写亲热时女子发出的断断续续的三句请求的话:“慢着轻看来”“别掀动我的围腰”“不要惹得狗叫。

鲁国这是以男女之情比喻邦交关系。用青春女子的婉转求告表示鲁国对于晋国“行“妾妇之道意思是:你们晋国大邦应该以仁义抚慰我们诸侯小国,对我们温柔。

面对鲁国的谦恭,赵武赋了棠橡》,意思是:咱们还是以兄弟相安吧。

由此。鲁国君臣大为感激赵武,招待会结束之后,三桓出面,郑重拜谢赵武,执政叔孙豹开口颂扬说:“武子真是仁义呀,对我们鲁国关怀备至,简直让我们鲁国不知道该如何感激

赵武正在跟田苏与齐策窃窃私语。听到叔孙豹的颂扬,赵武打断对方的话,满脸的不高兴:“谁说我仁义了,我那么凶恶的一个人,怎么会仁义?卫国杀了我三百戎卒,我斩杀了卫国贵族三百家;齐国斩杀了两千晋国士兵,我斩杀了齐国士卒超过五万,我这样凶恶的人也能算是仁义吗?”

叔孙豹咳嗽一声,义正言辞:“古之贤人常说“忠、孝、一慈爱,所谓就是履行自只的职责,做事咋涨口只本身的身份职业。晋国是大国,是我们的霸主,盟约说“大母侵小”您作为晋国副帅,帮助我们这些弱小者,维护了我们的尊严。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此外,你忠于自己的国君,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从不牵扯晋国卿大夫之间的内斗,这实在是忠诚的楷模”,

所谓“孝”您以弱冠担当起赵氏复兴的任务,从一一滴做起,使得赵氏家业能够重新崛起,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后裔,这就是最大的孝。

所谓“礼”您任职多年来,从不逾越自己的本分,坚持按照春秋规则对待自己的上司与部下,对待我们到国也总是谦恭,遵守礼仪接待;至于“仁。所谓内外有别,武子您是百战百胜的将领,杀场上认真对待自己的敌人,这是你的“忠”不是你的凶恶;是你的“礼”是你遵守为臣之道,是你在履行晋国副帅的职责,我怎么敢用凶恶来指责你?

武子你征战杀场这么多年,连我鲁国的百姓都知道,跟着赵武子战斗。从来不会吃亏,事后的战利品分割,你总是用功劳大小作为标准,这不就是你的“礼,与“仁。吗?

至于赵武子你对猜自己的奴隶,对待自己的臣属,那也是充满“仁,啊,我们鲁国就是因为你赵武子的仁义,得以侥幸避过灭国的灾难。也因此获得在齐国面前直起腰来大声说话的机会,全是因为赵武子你的仁慈啊,今后寡君还要多仰仗你的仁慈,才能够使我鲁国得以立足。”

叔孙豹是谁,是第一个评论“不朽”的人,他确定的“不朽。的标准是中华民族最终的“不朽”标准。此囊得到叔孙豹如此高的评价,赵武子心中没有觉得特别高兴,他只是觉得奇怪,莫非叔孙豹也是一个穿越人士,他比孔夫子提前数年谈到了“忠、孝、仁、礼”。

赵武子斜着眼睛看了叔孙豹半天。没发觉叔孙豹脸上的表情有什么异样,而对面的叔孙豹看到赵武这番模样,以为这是不胜惶恐的态度。他心中还直感慨:“不骄不躁。赵武子,大仁也!”

其实,是赵武误会了,在现代社会。中山国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里,用它的鸟篆文字,铭文都是“天命、忠、孝、仁、礼、慈爱”之类不合时宜的东西。这说明,在春秋时代已经有了“忠、孝、仁、礼”的说法,孔夫子不过是总结了春秋时代的主流观念。

据说,赵武灵王灭中山国前,派侦察员刺探中山,回来之后这样描述中山王:“中山王喜欢跟知识分子交朋友,见到读书人就平等行礼。他经常送温暖下乡,到穷巷陋房里拜访离退休的老教授,问寒问暖。至于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居之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专家教授,亦即:专门对领导的主张进行学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