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们都豁然开朗!
有几个北大老师也多看了宋学姐一眼,这学生很机灵!
然而张烨却并不在意,反而笑起来,看着宋学姐道:“你的意思是,那个时代没有人看过全本《红楼梦》?”
宋学姐肯定道:“必然是这样的,这么推断的话,您的观都可以推翻,全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在高鹗手中第一次流传出去的,所以脂砚斋的评论根本站不住脚。”
张烨笑着摇摇头。
“您不同意?”宋学姐瞅瞅他。
张烨道:“呵呵,我其实很高兴,为什么?因为最开始我说出一些观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我是在狡辩,觉得我是在用一些不靠谱甚至带着主观臆测的资料来强词夺理,但是你们发现没有,现在的情况反过来了。”
宋学姐脸一红,“我这个不是强词夺理和主管臆测,确实有这个可能,不,肯定就是这样的!”
“肯定?”张烨道。
“肯定!”宋学姐坚决道。
“那这个肯定你得打问号了,其实,那个时代是有人看过《红楼梦》的!”张烨早都做好了一切准备,怎么会被一个学生给问住了?他飘飘然地又拿出一份资料来,放入投影,“大家请看这个。”
这什么?
诗?又是诗?
众人全神贯注地盯住!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
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使能言亦枉然。
大家面面相觑的很,这什么诗啊?怎么没听过?
张烨道:“这个资料,是我从京城图书馆里花了很多时间才跟内部系统录入中找到的,写这首诗的人叫做富察明义,自我斋,是清代的一个小贵族,但他不得志,到了他这个时候家族已经很没落了,他的诗呢,写的也不怎么样,比一般般的水平还要低一些,没有名气,他写诗也就是个自我欣赏,或者跟亲戚朋友小范围流传的,他这个诗集的名字叫《绿烟琐窗集》。”
大家莫名其妙,这人谁啊?
有些学生上网搜索,也没有查到。
张烨瞄着众人的表情,道:“看得出来,大家都不认识这个人,但是,请记住富察明义这个名字,在研究《红楼梦》上,这个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角色,大家请看投影上的这首诗,明显就是些《红楼梦》的,诗是什么意思呢?红楼里有一个金玉姻缘的故事,他就说了,不要再问了,不堪回首,为什么呢?因为富察明义既看到了里面金玉姻缘‘聚如春梦’的那些部分,那么他也看到了‘散如烟’的部分,富察明义看的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全本《红楼梦》!”
有人提出质疑,“历史上有这个人吗?”
“是啊,红学界可没有考证过这首诗?这真是写《红楼梦》的?那为什么没有人发现过?”
“这人看了红楼有什么稀奇的?”
“对,我也看过一百二十回红楼啊,也是有头有尾啊!”
宋学姐也提出了很多疑惑,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被大家扔了过来。
这个世界,富察明义这人基本上没有任何人在意过,因为他的诗水平不行,连名人都算不上,没有人会去关心,而且那《绿烟琐窗集》是残缺的,原本的《题红楼梦》的几个字都不存在了,二十首写红楼的诗在这个地球也只剩下了三四首,没标题,没名气,藏得太隐蔽了,以至于在这个世界还从没有被红学家们发现过,但张烨作为穿越者却知道这些,知道这个人和这些诗的重要性。别人发现不了这些诗,但张烨知道结果反着去找,自然能轻易找到。
不能说他的水平比这个世界的红学家高,只能说张烨看得比他们多,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张烨道:“我看到大家有些疑问,没关系,我会一一解答,首先说这个富察明义是在什么时候写下这首诗的,根据我的考证和研究,富察明义的《绿烟琐窗集》,他里面的诗是按照年代往下排列的。”一张张资料被他放到投影上,“你们看,这些都是考据的资料,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绿烟琐窗集》中最后的这些诗能考据出来,是完成在1781年的,而我刚刚给大家看到的那首写《红楼梦》的诗,却是在这之前,也就是说,富察明义是在1781年之前就看过一个完整的红楼并写下这首诗,但是高鹗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红楼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1791年!”
宋学姐一愕!
好多人也愣了愣!
张烨微笑道:“所以刚刚小宋的推断和臆测,是不成立的,在高鹗之前,是有人看过全本《红楼梦》的,但不是这个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
周学长帮着宋学姐说话了,“就算还有人看过,那也不算证据,这富察明义可能只是看了,但是没有手抄下来遗留下来什么古本,所以别人也都看过,而那个完本的古本被高鹗拿到了,才在很多年后被高鹗发行。”
张烨笑笑,“你们发现没有?你们争辩的理由是越来越窄了,而且也越来越主观。”
周学长硬着脖子道:“但就是这样的啊。”
“好,那我再给大家看一首诗,也是富察明义写《红楼梦》的一组诗中的一首。”张烨道:“如果刚刚那一首大家觉得说明不了什么,也理解不是在写红楼的诗,那么这一首就是铁证如山了。”
资料出来了。
馔玉饮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蛾红粉何归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张烨解释道:“什么意思呢?他说书里的贾氏宗族啊,生活很奢侈,但未几春,他们这种奢侈的生活没有经过多久,没有几个春天,那么我们就立刻回忆到了我们所读过的红楼前八十回里,里面说的很清楚,三春去后诸芳尽,勘破三春景不长,说的荣华富贵的生活也就三年时间,显然富察明义是看到了八十回之前的这样一些预言,但是同时,他也看到了小说里面的主人公,王孙公子贾宝玉,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瘦损骨嶙峋!就是瘦成皮包骨头了!”
好多人若有所思。
曾教授和一些人不断回味着那首诗。
张烨看着大家,“那么我要问了,在一百二十回《红楼梦》通行本中,贾宝玉有这个形象吗?有瘦损骨嶙峋了吗?是完全没有的!所以富察明义看到的全本《红楼梦》,跟你们